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中48例经常规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正确率96%(48/50)。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方便、安全、可靠等,为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病理检查准确性期望值的增高,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涉及病理科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本文阐述了病理科常见的医疗纠纷,根据其过失性质可分为:医疗服务性过失及医疗技术性过失[1].针对引起过失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加强病理科管理,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重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后备人才;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对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观察与病理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例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患者进行病理观察与分析来获取相关特征资料.结果从临床表现来看,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多表现出咳血、胸痛、发热等症;在进行胸部X光片观察中发现,存在圆形肿瘤状物影,且合并有胸腔积液、肺叶不张等症状;在组织学检测中,样癌细胞肿大,且具有嗜酸性,核呈泡状,核仁不明显,存在淋巴细胞、浆细胞等间质包绕.结论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病例较少,需要从病理学、免疫学等方法来进行辅助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及特征,增强对乳腺肿瘤的病理学认知.方法 通过对2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样癌的病理学分析,结合免疫表型相关文献来探讨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从临床病理分析来看,2例患者均表现无痛性肿块,在组织变化上呈现多节状或弥漫状,核仁较为显著,间质存在淋巴细胞浸润现象.结论 针对乳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研究较少,在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分析上与普遍乳腺癌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养心汤结合耳针治疗心脾两虚恶性血液病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6例心脾两虚恶性血液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自拟健脾养心中药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共治疗3周。记录两组PSQI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76例患者治疗3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对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总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为97.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养心汤结合耳针治疗心脾两虚恶性血液病患者失眠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因年龄不同、病程长短不一,故病情也分轻重缓急,在治疗上需分期辨治,方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急性期风热实证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阴火虚证则需滋阴降火、宁络止血。慢性期久病伤正,宜根据相应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肺益气、调和营卫,健脾养心、补气摄血,清疏肝郁、气血同调,温补脾肾、填精益髓等法。同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也应不忘血液病专科特点,治疗用药巧用甘寒、咸寒之品,酌加风药散火止血,于疾病后期善用温补药物替代激素及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可增效防复发。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佐治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佐治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30天。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F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MSE、视觉再认、图片回忆、数字广度和100→1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佐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病机复杂,归于中医"虚劳""髓劳""血积""癥瘕"等范畴。情志因素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百病结皆生于气、肝为五脏之贼、肝主藏血、肝主疏泄,为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临证中,根据疾病的治疗过程,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化疗前期、化疗期、化疗后期三个不同阶段,化疗前注重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化疗提供基础;化疗期间注重调肝健脾、和血通络,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化疗后注重柔肝补肾、滋阴潜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治肝最终达到五脏安和,提高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课题组在临床治疗中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肝脏为中心,同时兼顾与其他脏腑、气血之间的关系,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临床资料 例1,某女,45岁,已婚,G2P2。放置宫内节育器(IUD)14年余,绝经2年,来本所要求取IUD。B超显示:子宫后位,宫内见“O”型IUD回声,排空膀胱行取IUD术。妇科检查:外阴婚产式,阴道通畅、宫颈光滑、萎缩,宫体后位、萎缩、活动度欠佳、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包块及压痛。术中探宫腔深6cm,探针探入时有金属感,取器钩于宫颈内口钩住金属感部位,缓  相似文献   
10.
血液系统疾病大多为内科难治性疾病,尤其是血液恶性肿瘤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血液疾病,其治疗一般需要长期规律放化疗或服用免疫抑制剂,但这些化学药物在使病人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复发难治的口腔溃疡,蛋白酶体抑制剂、长春新碱类药物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化疗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发热等,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下一步的治疗不能如期进行.西医对于这些副作用的治疗,疗效欠佳.胡冬菊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血液病及其治疗药物副作用疗效较好,现整理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