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7(CDCA7)在人类乳腺癌中的相关功能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检索出不同乳腺癌亚型差异表达基因,找到在基底型乳腺癌中高表达基因,在这些基因中找到CDCA7,通过临床患者的相关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定其研究意义,进而建立CDCA7稳转细胞系,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成球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功能,最后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分子机制。 结果 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显示,CDCA7在基底型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高于其他亚型,高表达的CDCA7预示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在luminal细胞系中稳定地过表达CDCA7后,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增多,而凋亡细胞显著减少。同时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过表达CDCA7的细胞表现出了干细胞标记(CD133, 乙醛脱氢酶)上调。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CDCA7能够上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以此影响Wnt信号通路,并影响细胞增殖和干性。结论 CDCA7作为一个促瘤基因,能够通过依赖β-catenin以及Wnt信号通路的方式来诱导luminal乳腺癌细胞向basal-like亚型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枯否细胞(KCs)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60只昆明小鼠,分成三组:GdCl3预处理组(A组);肝癌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生存期;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肝脏及肿瘤组织KCs并观察其分布范围和及计数。【结果】①生存曲线显示:A,B组生存时间逐渐缩短,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H22肿瘤细胞接种3周后,肉眼观察A组癌灶的体积明显大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HE染色显示光镜下可见三组病理组织学变化差异显著。④A组、B组的癌旁肝组织及远癌肝组织的KCs数量较C组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A、B及C组各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KCs有保护肝细胞、抑制其恶性转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术中易出现大出血。报告我们诊治的13例患者情况如下。1临床资料1997年5月—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829例肝硬化患者,术中出现致命性大出血13例(占1.57%),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结果见表1,其中1例为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3例回输自体血,2例术中使用鱼精蛋白,术中均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3例输入血小板,4例输入冷沉淀。手术时间1.5~7.4h,平均4.4h;死亡9例,病死率69.2%。2讨论肝硬化患者本身肝功能异常是大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肝功能分级的不同与预后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Child-Pa…  相似文献   
4.
郑胜  王梦远  崔勇  钟永富  徐跃 《当代医学》2021,27(19):105-10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IL-6水平、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数、CD4+细胞数、CD8+细胞数等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及对临床诊疗的启示.方法 选取2020年1—3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救治点确诊的20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患者及死亡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重型和危重型患者IL-6水平明显升高,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数、CD4+细胞数、CD8+细胞数明显降低,与轻型和普通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更明显.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IL-6水平、T淋巴细胞数、CD4+细胞数、CD8+细胞数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观测性指标,其中IL-6和T淋巴细胞数的预示作用较强,建议加强相关指标监测并进行针对性改善治疗,从而降低患者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及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氯化钆预处理对小鼠H22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化钆对小鼠H22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性肝癌接种组(B组)和氯化钆预处理接种组(C组).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的术后生存时间、肿瘤质量百分比、肝脏病理组织学及肝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B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高于C组(P<0.01),肿瘤质量百分比B组较C组明显降低(P<0.05).②对照组肝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及肝结构正常,试验组可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不规则,核大,深染,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坏死不明显,肿瘤周边少许炎性细胞浸润.③小鼠血清TNF-α的水平各时段B组较C组升高(P<0.05).④肝组织细胞因子TNF-α RT-PCR半定量分析示B组较C组的TNF-α的表达增强.结论 氯化钆能够有效地抑制Kupffer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减弱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Kupffer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脏中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肝脏Kupffer细胞(KCs)的分布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CD68定位KCs,运用ImageTool 3.0软件进行细胞计数,了解KCs在正常人肝组织、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远癌肝组织的分布,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K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KCs呈卵圆形、星形或纺锤形,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远癌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分布数量分别为(21.6±7.8)、(68.8±9.1)、(62.0±1.9)和(36.2±4.1)(P<0.01),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其内KCs数量越少(P<0.05).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肝癌患者癌旁肝组织肝血窦中KCs数量明显增多,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质吞噬体和溶酶体增多.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内KCs明显激活,但KCs在癌组织内分布数量明显减少,而且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其内KCs数量越少,而在癌旁肝组织和远癌肝组织内较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显著增多,提示KCs可能通过复杂的途径参与对肝癌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7.
Kupffer细胞(KC)是机体防御和杀伤肝细胞癌的主要效应细胞,生物学反应修饰可激活KC对各种肿瘤产生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吞噬作用、ADCC作用及抗原呈递,是KC细胞免疫的主要方式。KC也通过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体液免疫间接杀伤肝癌细胞或者转移而来的肿瘤细胞。这些均表明,KC在杀灭肿瘤细胞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55例住院的维吾尔族(简称维族)、汉族、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酒依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可能的感染途径,为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住院的符合入组条件的255例酒依赖患者,其中维族77例、汉族90例、哈族88例。采用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饮酒习惯)和血清Hp-IgG抗体试验比较分析维、汉和哈族患者Hp感染结果。结果汉族Hp感染率为64.44%,维族为80.52%,哈族为78.41%。维、哈族感染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哈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的维族、汉族和哈族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初饮年龄、饮酒频率、成瘾年限、每日饮酒量和家族嗜酒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的维、汉族和哈族患者在共用酒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5),维族和哈族共用酒具比例较汉族高。结论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导致疾病发生,改变过度饮酒的行为,摒弃共用酒具的传统饮酒习惯,对预防Hp感染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3q14.1区域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维族)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应用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技术(MassARRAY)检测新疆地区106例维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23例维族对照组在13q14.1区域5-HT2A的2个SNP(rs6311、rs6313)位点基因型;应用卡方检验和数量性状分析分别进行等位基因、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维族病例组和对照组rs6311、rs6313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等位基因T/C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T/T、C/T、C/C频数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HT2A基因rs6311、rs6313位点可能不是维族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但是不能排除该基因其他SNP位点与维族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新疆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5-HT2A基因rs6311、rs6313位点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君子汤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术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分析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4.5%,显著低于对照组(30.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因子(C3+、C4+、CD3+、CD4+、CD8+、CD4+/CD8+、IL-2、IL-8)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细胞免疫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有利于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