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伴有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及骨质破坏的浆细胞肿瘤,近几年MM发病率明显增高。MM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MM患者复杂的异常肿瘤微环境有关。目的 探究MM患者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激活素A对MM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与肿瘤科收治的50例MM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状态分组,新诊断MM(NDMM)组18例、复发MM(RMM)组18例和治疗反应(RG)组14例。根据是否有肾损害〔血肌酐(Scr)>177 μmmol/L〕分为肾损害组(KI)组12例及非肾损害(NKI)组38例;根据是否有贫血〔血红蛋白(Hb)<100 g/L〕分为贫血组29例及非贫血组21例;根据患者骨病程度分为严重骨病变(SBL)组27例和非严重骨病变(NSBL)组23例。应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VCAM-1、激活素A、骨代谢标志物〔25-羟维生素D3、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白介素(IL)-6、IL-6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VCAM-1和激活素A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NDMM组、RMM组VCAM-1、激活素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DMM组、RMM组VCAM-1、激活素A水平高于RG组(P<0.05);NDMM组激活素A水平高于RG组(P<0.05)。KI组VCAM-1、激活素A水平高于NKI组、对照组(P<0.05)。NKI组VCAM-1、激活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组VCAM-1、激活素A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SBL组、NSBL组激活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BL组激活素A水平高于NSBL组(P<0.05)。VCAM-1水平与激活素A(r=0.627,P<0.001)、Scr(r=0.415,P=0.004)、β2-微球蛋白(r=54.97,P=0.001)、乳酸脱氢酶(r=0.968,P=0.028)、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数目(r=1 684.38,P=0.045)呈正相关;与清蛋白(r=-0.589,P<0.001)和Hb水平(r=-0.589,P<0.001)呈负相关。根据ROC曲线得出VCAM-1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为1 443.3 μg/L、激活素A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为550.7 ng/L。VCAM-1>1 443.3 μg/L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VCAM-1<1 443.3 μg/L(χ2=17.105,P<0.001)。激活素A>550.7 ng/L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550.7 ng/L(χ2=15.379,P<0.001)。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升高的VCAM-1和激活素A一起参与MM病情进展,且与肾病、贫血和骨病病理过程有关,提示其有希望成为未来抗MM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动态观察未育女性盆膈裂孔,探讨其评估耻骨内脏肌生物力学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60例未育正常女性,分别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及缩肛状态下测量分析盆膈裂孔三维超声生物力学参数。结果60例未育女性的盆底结构均得以清晰显示。在静息状态至Valsalva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及周长均增大(P〈0.05),耻骨内脏肌角度增大,耻骨内脏肌拉伸、变薄(P〈0.05),应变值为(19.95±8.32)%;而在静息状态至缩肛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盆底内部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致密,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及周长均明显缩小(P〈0.05),耻骨内脏肌角度增大,耻骨内脏肌缩短、变厚(P〈0.05),应变值为(-19.01±6.43)%。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能动态观察女性盆膈裂孔变化,并可评估耻骨内脏肌的延展性、收缩性等生物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岩  王林月  黄仲夏 《肿瘤学杂志》2018,24(10):948-951
摘 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肿瘤,引起血钙升高、肾损害贫血和骨损害(CRAB症状,症状性骨髓瘤)。在MM患者中,高水平的激活素A不仅与MM的病情进展有关,与MM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贫血也相关,且影响MM患者的预后。抗激活素A疗法的应用,不仅可治疗MM相关的骨质破坏、贫血,也能改善MM患者的预后,故激活素A可能是MM或肿瘤性骨病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特别是合并肿瘤性贫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王林月  黄仲夏 《肿瘤学杂志》2018,24(10):952-956
摘 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反复复发的不可治愈的恶性浆细胞肿瘤,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新药的应用明显延长了其生存期。MM的全程治疗包括诱导缓解治疗、巩固维持治疗和复发后再诱导。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骨髓瘤药物组成的三药方案为MM诱导缓解治疗的基石,硼替佐米基础方案为骨髓瘤合并肾损害患者的首选方案。小于65岁或年轻患者新诊断MM患者建议病情缓解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以来那度胺或硼替佐米作为维持治疗。复发难治的MM患者可以给予以前未用过的化疗方案治疗或接受新药临床试验。CD138单克隆抗体或CAR-T等新疗法等新药的应用使MM的治疗跨入了免疫靶向治疗时代,将进一步加深MM患者的缓解深度并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人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hPEBP4)等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收治的59例症状性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钙升高、肾损害、贫血和骨损害(CRAB症状)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具有活动性CRAB症状的44例为活动组,化疗后至少达到部分缓解且CRAB症状缓解的15例为反应组。活动组患者中,严重骨损害(SBL)组30例,非严重骨损害(NSBL)组14例;修订的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ISS)Ⅰ、Ⅱ和Ⅲ期分别为26、11、7例。选取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EBP4、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4(LIGHT/TNFSF14)和激活素A在受试者中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活动组中各因子表达间的关系,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因子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并依此分层,比较各分层患者间总生存(OS)差异。结果:活动组、反应组、健康对照组hPEBP4水平分别为(1.48±0.64)μg/L、(1.49±0.75)μg/L、(0.31±0.10)μg/L,LIGHT/TNFSF14分别为(169±112)ng/L、(256±132)ng/L、(44±27)ng/L,激活素A分别为(383±266)ng/L、(223±79)ng/L、(234±8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活动组中,R-ISSⅠ、Ⅱ、Ⅲ期患者hPEBP4水平分别为(1.06±0.60)μg/L、(1.15±0.50)μg/L、(1.73±0.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87, P=0.032);激活素A水平分别为(219±55)ng/L、(247±117)ng/L、(450±215)ng/L,Ⅲ期患者均高于Ⅰ、Ⅱ期(均 P<0.05)。活动组中,SBL患者的LIGHT/TNFSF14和激活素A水平均高于NSBL患者[(174±101)ng/L比(98±53)ng/L,(467±238)ng/L比(189±7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gG型活动组患者hPEBP4水平与M蛋白水平( r=0.694, P<0.01)和激活素A水平( r=0.252, P<0.01)均呈正相关。经ROC曲线分析,hPEBP4、LIGHT/TNFSF14、激活素A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4 μg/L、97.0 ng/L、156.2 ng/L。hPEBP4>1.04 μg/L和≤1.04 μg/L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57个月(95% CI 22~92个月)和未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激活素A≥156.2 ng/L和<156.2 ng/L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61个月(95% CI 24~98个月)和未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EBP4高表达与MM进展有关,与M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OS呈负相关;其可能成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负荷的重要标志物。LIGHT/TNFSF14和激活素A协同hPEBP4可能参与MM肿瘤微环境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林月  杨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70-6670
本文对肾盂肿瘤漏诊1例超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3岁。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余,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精神、饮食、体力、睡眠、大便正常。查体:双肾区无叩痛。采用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取仰卧位、侧卧位扫查。超声所见:左肾积水,最大前后径约2.0cm,液区欠清,左侧输尿管扩张,上段内径约0.9cm(图1),末端可见范围约1.9cm×0.5cm的稍低回声团(图2),CDFI:其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蛋白尿。因间歇性头晕、疲倦7年,症状加重并伴骨痛4个月余入院。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贫血,并疑诊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获得性范科尼综合征(FS)伴有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经肾活检、电子显微镜检查和反复入院检查证实为轻型近端肾小管病(LCPT)。LCPT常引起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其特征是近端小管中结晶,多为kappa单克隆轻链的胞质内结晶状沉积。具有FS和LCPT特征的MM患者在临床上较少见,且难以准确诊断。希望通过此病例的分析,使临床医生关注LCPT等类型的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RS),以及与浆细胞病(如MM)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肘、足背静脉联合注射对比剂行下肢CT血管造影(CTA)、CT静脉造影(CTV)同时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有下肢血管性疾病或下肢肿瘤性疾病需要行下肢血管CT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经肘静脉注射适量对比剂先行双侧下肢CTA,经过180 s后再行单侧下肢间接法CTV;B组采用经肘静脉注射适量对比剂和经足背静脉注射适量稀释对比剂混合液的联合注射方法,一次扫描完成双侧下肢CTA、单侧CTV同时成像。将A、B两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图像后处理重组,由两名放射科医师以节段为单位分别对动脉和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以节段为单位测量两组图像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和客观质量评价(CT值、SNR、CNR)的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CT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差异性。结果 A、B两组动脉血管各节段主观评分和客观质量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静脉血管各节段主观评分和客观质量评价,B组均显著高于A组(P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