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硬膜边缘脑血管保护在23例开颅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在 2 3例开颅减压术中采取血管保护技术 ,对于减轻继发血管损伤 ,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8~ 6 5岁 ,平均年龄4 1 6岁 ;伤后距手术时间平均 4 5h。入院时GCS评分 3~ 5分 ,单纯额颞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 3例 ,额颞部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 12例 ,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单纯颈动脉损伤半球缺血 1例。术前 6例双瞳孔散大 ,5例一侧瞳孔散大但CT显示瞳孔散大侧有越来严重的半球脑水肿。 8例应用脑室导管行颅内压监测。手术指征 :①GCS <6分 ;②C…  相似文献   
2.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第1次手术后肢体症状有所缓解,随病程进展或病情复发,肢体症状会加重,药物不能控制时需要行第2次手术来缓解症状。目的:探讨第2次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单项症状改善率及其并发症的差异。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1997—10/2002—12到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87例,两次均在同一医院治疗350例,第1次在外院手术,第2次来本院治疗37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半年以内36例,0.5-0.9年72例,1.0~1.9年108例,2.0-5.0年171例。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下,采用靶点的影像学定位、微电极记录、微电极刺激探测靶点、射频电极刺激验证靶点,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或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周在药物“开”状态下(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息者活动自如,处于“开”状态);“关”状态下(当药物失去作用时,患者的活动变得困难,处于“关”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②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后并发症与第1次比较。结果:38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④两次单项症状改善率: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低于第1次(震颤954%,96.9%;僵直94.6%,95.1%;运动迟缓88.9%,9213%;步态62.3%,67.1%;平衡65.1%,69.4%;异动症和痛性痉挛95.8%,98.0%),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次手术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第2次手术开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平均改善率为46.8%,关状态下平均改善率为53.5%,低于第一次手术(51.5%,61.6%)。⑧帕金森病患者两次手术后并发症比较: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包括乏力感,流涎,音量降低,假性球麻痹,嗜睡,呃逆,尿失禁,尿潴留等明显高于第1次手术(P〈0.05)。脑出血发生率低于第1次手术。结论:①第2次手术的单项症状改善率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较低,可能是第2次手术时患者病情较第1次重,多处于帕金森病晚期的原因。②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明显增高,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手术方式、时间间隔有关。两次手术非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脑出血、感染),说明第2次手术的出血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自1987年10月至1997年5月对9例单侧巨大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开颅全部或部分切除囊壁,将带蒂颞肌瓣填塞于囊腔内起引流及吸收作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7~72岁,平均54.8岁。 1.2 病因和病程 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脑膜炎1例,原因不明2例;病程1月1例,3个月以上8例,其中最长1例达2年,5例曾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无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第1次手术后肢体症状有所缓解,随病程进展或病情复发,肢体症状会加重,药物不能控制时需要行第2次手术来缓解症状.目的探讨第2次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单项症状改善率及其并发症的差异.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1997-10/2002-12到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87例,两次均在同一医院治疗350例,第1次在外院手术,第2次来本院治疗37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半年以内36例,0.5~0.9年72例,1.0~1.9年108例,2.0~5.0年171例.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下,采用靶点的影像学定位、微电极记录、微电极刺激探测靶点、射频电极刺激验证靶点,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或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周在药物"开"状态下(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处于"开"状态);"关"状态下(当药物失去作用时,患者的活动变得困难,处于"关"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②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后并发症与第1次比较.结果38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次单项症状改善率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低于第1次(震颤95.4%,96.9%;僵直94.6%,95.1%;运动迟缓88.9%,92.3%;步态62.3%,67.1%;平衡65.1%,69.4%;异动症和痛性痉挛95.8%,98.0%),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次手术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第2次手术开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平均改善率为46.8%,关状态下平均改善率为53.5%,低于第一次手术(51.5%,61.6%).③帕金森病患者两次手术后并发症比较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包括乏力感,流涎,音量降低,假性球麻痹,嗜睡,呃逆,尿失禁,尿潴留等明显高于第1次手术(P<0.05).脑出血发生率低于第1次手术.结论①第2次手术的单项症状改善率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较低,可能是第2次手术时患者病情较第1次重,多处于帕金森病晚期的原因.②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明显增高,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手术方式、时间间隔有关.两次手术非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脑出血、感染),说明第2次手术的出血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脑深部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18例脑深部术后感染者,均采用静脉注射罗氏芬或头孢曲松钠1.0—2.0克,每日2次;联合应用丁胺卡那霉素静滴10例。5例用先锋V或罗氏芬50-10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5毫升中缓慢鞘内注射,每日1次;11例症仍持续加重,在继续静脉注药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穿刺,用硬膜外麻醉管做引流管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抗生素每日1—2次;2例严重感染,脑脊液呈脓性,继续上述治疗,效果不佳,后行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每日用先锋霉素V1.0—2.0克溶于生理盐水500毫升中,4—8滴/分钟,持续灌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 18例治愈,疗程5—20天,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CT或MRI未发现颅内感染灶、脑积水。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腰穿、腰大池置管和脑室灌洗给药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解剖定位,立体定向下双侧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隔区、尾状核下神经束等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毁损治疗108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靶点电生理信号,结合电阻值测定验证靶点位置,进行功能定位。术后2周及1、3、6个月分别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测评。结果108例患者中,恢复7例,显著进步81例,进步15例,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95.4%。无严重并发症及永久性并发症出现。术后患者疗效稳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结论立体定向下颅内多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配合适量的药物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危重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河南省郑州市153医院神经外科450065)汪靖,郭子良,吴培松,王本汉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脑外科赵普学为进一步探索危重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方法和预后,我们对35例危重神经外科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资...  相似文献   
8.
上颈段脊髓腹侧肿瘤的手术治疗153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65)王本汉汪靖吴培松上颈段脊髓腹侧肿瘤的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和风险性。近几年来通过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极大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的切除率,使病人的神经功能在术后得到了明显改...  相似文献   
9.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但术后血肿易复发、颅内继发性血肿和积气等[1] 。 1997~ 2 0 0 2年 ,我们采用扩大硬膜切口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30例 ,避免了以上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2 3~ 81岁 ,平均 5 3岁。有明确外伤史 2 4例 ,多为轻微头部外伤。伤后距手术平均 2 5个月。临床表现分别为头昏、头痛、对侧肢体力弱、感觉异常、语言不流利或反应迟钝等。术前头颅CT平扫 ,表现为单侧脑凸面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新月形或双凸镜形占位影 ,最厚层面厚度为 1 …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脑膜恶性黑色素瘤二例王本汉,吴培松,汪靖,黄健忠,夏磊例1男,45岁。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3个月于1%5年10月入院。查体:神志清,两眼底视乳头高度水肿,四肢能活动。体表皮肤无黑病发现。颅脑CT见右额叶一混杂密度影,周围脑组织水肿。开颅手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