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CD40L及白细胞介素(IL)-8表达的影响。方法:PCI术后的50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2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CD40L及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中药治疗组CD40L[(1.60±0.62)ng/ml比(1.35±0.49)ng/ml]及IL-8[(6.03±0.69)ng/ml比(5.33±0.62)ng/ml]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92%比72%,P〈0.05)。结论:解毒活血中药能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CD40-L及IL-8的表达水平,能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医学生睡眠时间、失眠症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某医学院校576名医学生,分别于2021年3月和2022年5月,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数据收集,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睡眠卫生指数和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在排除了潜在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及单因素分析中在P<0.20的情况下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影响下,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对睡眠时间和失眠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6±3.0)岁,67.0%为女性;平均睡眠时间为(7.2±1.0) h,51.2%存在睡眠不足(小于7 h),24.8%存在失眠。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潜在混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睡眠拖延(β=-0.30,P<0.001)是睡眠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睡眠拖延(β=0.19,P<0.001)和睡眠卫生(β=0.28,P=0.001)均是失眠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中,睡眠不足和失眠较常见,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是影响睡眠时间和失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脱发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多见,临床可见的脱发性疾病类型也较多,包括脂溢性脱发、斑秃、药物诱导的生长期脱发等~([1])。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人们对自身外表要求的提高,因脱发性疾病带来的心理与精神压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对改善脱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临床对于脱发的治疗手段仍是有限的,且脱发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仍待探究。当归是著名的中草药之一,凭借其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现代临床心脑血管、抗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方面也得到了诸多的应用~([2,3])。  相似文献   
4.
脑-机接口(BCI)是一种利用大脑信号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新技术,在运动辅助及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介绍BCI技术在脑卒中、脊髓损伤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康复中的应用进展,并就BCI技术目前的局限性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水疗、康复机器人、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全身振动训练(WBV)、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悬吊训练(SET)、任务导向性训练(TOT)、虚拟现实(VR)8种康复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为患儿康复方案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8种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采用ADDIS 1.16.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图形绘制。结果 共纳入43项RCTs,包括2 72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GMFM-88评分方面,WBV(MD=18.56,95%CI:34.91~2.45,P<0.05)疗效最佳;在提高GMFM-88 D区评分方面,康复机器人疗效最佳(MD=6.30,95%CI:8.44~...  相似文献   
6.
7.
报告1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女,53岁。四肢及躯干丘疹、结节及溃疡伴伴剧烈瘙痒半年。皮肤科检查:背部正中可见一浸润性紫红色肿块,全身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淡红色坚实丘疹、结节,中央凹陷,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杯形下陷,其内可见角化不全性碎屑、胶原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皮损两边棘层增厚,角栓底部菲薄,局部可见垂直穿通表皮的胶原蛋白。Masson三色染色及van Gieson染色示胶原组织向表皮穿通。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合并2型糖尿病,背部痈。  相似文献   
8.
摘要:研究真菌Neoascochyta argentina中抗菌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Neoascochyta argentina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scomfuran A(1),phenylpyropene B(2),phenylpyropene C(3),phenylpyropene F(4),phenylpyropene A(5),pyripyropene A(6),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Neoascochyta属分离得到。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分离化合物对于5种病原细菌和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4和5对于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活性(MIC均为50 μg/mL)。研究结果表明真菌Neoascochyta argentina中主要代谢产物为pyripyropene和phenylpyropene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的活性,为开发其成为微生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 电子化认知行为疗法(dCBT-I)正在得到广泛应用,我国dCBT-I独具文化和医疗特色,但其效果仍有待明确。目的 对dCBT-I在中国失眠人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优化现阶段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SinoMed、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PsyINFO,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仅纳入开展于中国失眠成人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接受dCBT-I干预,对照组接受非dCBT-I干预(空白对照、传统面对面CBT-I或药物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睡眠信念与态度、焦虑、抑郁。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的Risk of Bias 2(ROB2)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文献,共计957例患者。1项研究被评为存在一定偏倚风险,6项研究被评为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dCBT-I组睡眠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WMD=4.63,95%CI(0.63,8.63),P=0.02〕,dCBT-I组睡眠潜伏期〔WMD=-12.18,95%CI(-20.48,-3.88),P=0.004〕、入睡后觉醒时间〔WMD=-17.18,95%CI(-30.29,-4.08),P=0.01〕短于药物治疗组。dCBT-I组睡眠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WMD=8.94,95%CI(1.64,16.24),P=0.02〕,dCBT-I组睡眠潜伏期短于空白对照组〔WMD=-14.71,95%CI(-27.61,-1.81),P=0.03〕,dCBT-I组减轻失眠严重程度(ISI得分)优于空白对照组〔WMD=-3.73,95%CI(-6.57,-0.88),P=0.01〕,dCBT-I组改善睡眠质量(PSQI得分)优于空白对照组〔WMD=-2.21,95%CI(-3.04,1.38),P<0.000 01〕。此外,dCBT-I在改善整体睡眠质量(PSQI得分)方面优于常规睡眠相关健康教育(t=3.231,P=0.002)。dCBT-I和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治疗后数据与基线相比P<0.05);dCBT-I还可改善研究对象的睡眠信念和态度(治疗后数据与基线相比P<0.05);dCBT-I较空白对照组改善睡眠信念和态度更优(P<0.01)。结论 我国dCBT-I实施平台和形式多样,但尚未有统一、标准化方案。dCBT-I在改善中国失眠患者的睡眠方面具有短期作用,但仍需结合主客观测量方法,在大样本研究中验证dCBT-I的长期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证的主方,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被誉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笔者近期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1例,现介绍如下.郑某,女性,73岁,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于2011年7月7日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前日出现发热,未治疗而自行退热,予相应改善循环、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心脏症状好转,其间有间歇发热,体温36.8~38.8℃,偶有咳嗽,咯白痰,活动耐力差,疲倦懒言,面色无华,察其舌质暗,苔白,脉弱.查体:体温36.8℃,血压160/9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WBC7.01×109/L,N0.76,L0.15;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