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仝峰  慕春言  王景斌  苏毅  杨琴 《中原医刊》2011,(3):48-49,5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108例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150mg/d,36例)、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8~2.4(低等强度组,37例)和INR2.5~3.0(中等强度组,35例)三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华法林低等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8.1%、5.7%,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株组较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P〈0.05),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4%、11.4%,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严重致死性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8~3.0能明显降低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INR1.8~2.4时出血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1578例股动静脉穿刺术的体会与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动、静脉穿刺术的方法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4月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1578例病例资料,其中冠脉介入249例(单纯冠状动脉造影94例,PCI治疗155例),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72例.外周血管介入1257例。结果:一次穿刺成功1475例(93.47%),两次以上穿刺成功103例(6.53%).穿刺成功率100%。并发症:穿刺处局部血肿14例(8.87‰);动一静脉瘘1例(0.63‰);迷走反射3例(1.90‰)。结论: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方法技巧,行股动、静脉穿刺是安全、可靠的介入途径,并对并发症处理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通的冠状动脉造影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我院 2 0 0 0 - 0 1~ 2 0 0 3- 12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治疗再通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溶栓入选标准  1年龄≤ 70岁 ;2缺血性胸痛 >30 min,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至少两个相邻导联 ST段抬高 (胸前导联≥ 0 .2 mv, 、 、av F中至少两个导联≥ 0 .1mv) ;4距发病时间小于 12 h;5除外溶栓禁忌 (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脑卒中病史、近 2周内有手术或创伤者、严重高血压 )。1.2 对象 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塞溶栓再通 10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 112例 ,男 73例 ,女 39例 ,年龄 38~ 70 (5 9.7± 1…  相似文献   
4.
王景斌 《中原医刊》2004,31(20):14-15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IRA)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及药物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AMI采用尿激酶 2 0 0万u 或重组链激酶 15 0万u 静脉溶栓再通的 13 1例患者 ,其中 5 2例溶栓后 10~ 2 0天内接受PCI治疗 ,另有 79例常规药物治疗 ,随访 12~ 3 6月 ,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CI与药物治疗组随访期内再住院率 17.3 %比 3 6.7% ,心绞痛发作率 19.2 %比 40 .5 %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1.9%比 11.4% ,死亡 0比 6.3 % ,P均小于 0 .0 1;住院期间、1年后自身对照及两组对照LVEF均有明显改善 ,PCI组更显著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临床再通后行择期PCI ,明显减少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再次住院率 ,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心脏与周围血管介入致血管迷走反射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院周围血管介入发生的血管迷走反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原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1999-05~2003-05介入中心进行的各种介入诊疗,其中心脏介入398例次,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88例AMI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术后分为对照组44例和瑞舒伐他汀组4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次,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检测血脂、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血脂、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内皮素-1(ET-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瑞舒伐他汀组血NO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NO、血ET-1、OX—LDL及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AMI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本旨在探讨门诊条件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CT征象与肝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AVF)在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及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肝癌合并AVF患者均先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后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对比分析CT征象和肝动脉造影所见。结果  1 7例动—门静脉瘘 (中央型 ) ;1 0例动—门静脉小分支瘘 (周围型 ) ;3例动—肝静脉瘘 ;5例合并上述三种表现 ;2例合并动—门静脉瘘及动—肝静脉瘘 ;另 1 3例无特征性。CT显示AVF征象 37例 ,敏感性 74%。提示AVF诊断 2 6例 (52 % )。结论 门静脉和 /或下腔静脉提前显影 ,尤其相应肝叶、段或亚段性显著强化视为AVF的诊断依据。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病变 ,可有自发性或创伤性破裂出血的危险 ,随着介入器械及栓塞材料的发展 ,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 ,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2 9~ 63岁。其中 6例患者有上腹不适、腹胀腹痛、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 ,另外 10例为体检时发现。全部病例经B超、CT和肝动脉造影确诊为肝血管瘤 ,其中单发 9例 ,多发 7例。瘤体最大 12 .5cm×11cm ,最小 0 .4cm× 0 .7cm。AFP、CEA、肝功能均正常。1.2 器械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西门子Angio…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60岁)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95例心衰患者设为观察组,24例心功能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测定入院时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评价NYHA心功能分级,研究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同时通过6个月~1年的随访,了解有无不良事件发生。结果①观察组的NYHAⅡ、Ⅲ、Ⅳ级与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②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715,P<0.05);③统计住院119例住院患者出院后半年到1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猝死,中风,因心衰再次住院),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其NT-proBNP表达水平比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水平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NT-proBNP表达水平是诊断老年住院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可靠指标,与老年住院患者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入院时NT-proBN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老年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