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年来行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的泪道阻塞62例(6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68只眼)泪小(总)管阻塞有效率达88.2%.结论 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塞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经济,损伤小和美观等优点,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频电灼联合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9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的常见疾病,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理想.我院采用高频电灼联合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虹膜松弛综合征与坦洛新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时力  张亚琴 《眼科研究》2008,26(6):470-472
目的 研究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方法 统计白内障手术患者348例(400眼),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及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各200眼,分析IFIS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及服用α-1受体拮抗剂坦洛新等一些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最近出现IFIS的3例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注射苯肾上腺素,观察虹膜反应.结果 348例患者中有12例(3.4%)服用过坦洛新,其中7例(2.0%)术中发生IFIS;口服坦洛新的患者IFIS的发病率,在ECCE组为85.7%,在PHACO组为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IFIS患者前房注射苯肾上腺素后,瞳孔变大或虹膜脱出症状减轻.结论 白内障术中IFIS的发病可能与坦洛新有关;ECCE组较PHACO组IFIS的发病率高;苯肾上腺素术中使用可部分对抗IFIS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泪膜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手术前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分析翼状胬肉及其手术治疗与患者泪膜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例(30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以对侧健眼为对照,于术前1天、术后2周、4周、8周分别进行泪液分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检查;术前1天、术后4周、术后8周行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ucusferntest,MFT)检查。结果翼状胬肉眼术前与对侧健眼比较: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BUT缩短(P<0.05);MFT结果正常的比例减少(P<0.05)。翼状胬肉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8周BUT值较术前延长(P<0.05);术后4周、8周MFT结果正常的比例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明显异常,手术切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使患者泪膜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二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对角膜上皮修复及复发率影响.方法 对92例(100眼)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2例56眼)归为A组,暴露角膜缘带蒂结膜瓣转位术(40例44眼)归为B组.术后用1%荧光素钠染色法,观察角膜上皮修复速度,并随访4~22月.结果 显微切除角膜缘上皮移植、暴露角膜缘带蒂结膜瓣转位术后,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分别4.64±1.82、6.14±2.4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有2眼(3.56%),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有9眼(20.45%)复发.结论 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角膜创伤小,创面修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后囊膜夹持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12眼)先天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后囊膜夹持术,随访2年以上,观察术眼后囊膜混浊程度、人工晶体位置、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眼内压及虹膜粘连等。结果8例(12眼)患儿均顺利完成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后囊膜夹持术,术中无玻璃体溢出,其中1例行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加光学部后囊膜夹持。术后随访2年以上,所有术眼维持视轴区透明,无1例患儿需再次行后囊膜截开或YAG激光术,所有术眼保持人工晶体后囊膜夹持、居中位,无1例患者眼内压升高,无色素播散性青光眼发生,2例(2眼)发生虹膜后粘连。结论人工晶体后囊膜夹持术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能降低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年来行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的泪道阻塞62例(6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68只眼)泪小(总)管阻塞有效率达88.2%.结论 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塞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经济,损伤小和美观等优点,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对角膜曲率及散光的影响.方法 观察翼状胬肉100眼术前.术后第1、3个月的角膜曲宰及散光交化情况.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术是使角膜曲率增加而角膜散光减少.结论 翼状胬肉生长可以影响角膜曲率及散光,故可以导致视力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年来行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的泪道阻塞62例(6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68只眼)泪小(总)管阻塞有效率达88.2%.结论 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塞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经济,损伤小和美观等优点,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年来行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的泪道阻塞62例(6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68只眼)泪小(总)管阻塞有效率达88.2%.结论 高频电灼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小(总)管阻塞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经济,损伤小和美观等优点,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