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发病<6 h)血液β-actin的表达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设立为急性脑梗死组,并且按不同发病时段,分为脑梗死2 h组、脑梗死4 h组、脑梗死6 h组、脑梗死24 h组及脑梗死72 h组,每组16例;并且与非脑梗死组进行对照比较。非脑梗死组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出血组及健康人群组,每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β-actin的表达状态,并与临床病情结合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液β-actin含量为(4.24±2.74)ng/m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的(2.25±1.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梗死2 h组血液β-actin含量与非脑梗死人群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ROC曲线确定血液生物标志物β-actin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截断值为2.10 ng/mL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一定的特异度;③急性脑梗死组血液β-actin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以及NIHSS评分呈一定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血液β-actin的表达升高可能是一种实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舟山医院救治体系建立前24个月(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80例ACI患者为对照组,救治体系建立后24个月(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的90例ACI患者为观察组,记录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头颅CT完成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颈动脉CTA开始的时间、首诊于网络医院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转出转诊时间、进入溶栓医院至溶栓的时间、岛际转运行溶栓比例、岛际转运行取栓比例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以及随访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头颅CT完成时间、颈动脉CTA开始时间、转出转诊时间及溶栓时间均缩短,岛际转运行溶栓、取栓比例明显增加,出院后90d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均P <0.05)。结论 救治体系可明显提高ACI患者的早期救治效率,提高溶栓、取栓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预后,有效提升海岛地区ACI协同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段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40例,按不同发病时段分为发病2 h组、4 h组、6 h组、24 h组及72 h组,每组8例;另外,健康对照组8例。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平台,测定血清中60种细胞因子。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①有15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普遍呈现为高表达,包括:IL-1β、IL-1ra、IL-2、IL-5、IL-6、IL-7、IL-10、IL-15、IL-16、GM-CSF、M-CSF、TNF-α、LIGHT、GDNF、Leptin等。其中,有部分在脑梗死发病早期表达高于后期,包括:IL-6、IL-7、IL-10;另有一部分在后期表达高于早期,包括:IL-5、GM-CSF;还有部分在脑梗死的某时段特别高,包括:IL-5、IL-3、IL-15、MCP-4;②有9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普遍呈现为低表达,包括:BMP-4、Eotaxin-3、IGFBP-3、IGFBP-4、GCP-2、I-309、MCP-1、RANTES、CNTF。 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并在神经元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疏松(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LA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住院患者共44例,支架组、对照组各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MMSE、WAIS-RC测验,比较2组的基线及随访结果。结果: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LA体积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473,P<0.05),MMSE得分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330,P<0.05)。治疗后,支架组LA体积、MMSE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CAS后WAIS-RC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测验。结论:颈动脉狭窄与LA、认知功能相关,狭窄程度越重,LA体积越大,认知障碍越明显。CAS后LA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了解在浙江省舟山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其感染因素,并研究其对策。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的400名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流程。实验组入院期间各个方面进行强化,保证无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谨慎性。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管理方式配合治疗后,实验组的感染率为1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P〈0.05);院内感染发生在下呼吸道、泌尿道的几率分别为40.5%和38.02%,明显高于发生在上呼吸道、胃肠道的几率(9.92%、11.57%),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大,对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相关感染控制,可以大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34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进行了支架植入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药物应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大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对患者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符合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纳入标准的患者34例,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颈动脉自膨胀支架植入治疗,术前、术后口服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并在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定期随访。结果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后2周内患者CD62P和CD63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均P〈001),3个月后复查下降至术前水平,两者之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无狭窄组相比,再狭窄组CD62P和CD63水平升高更明显(均P〈0.05),CD63升高持续时间更长。结论支架植入治疗后急性期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状态,且有一定的再狭窄率,这可能是急性期血栓形成及血管内再狭窄的因素之一,应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15例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功率,为临床中进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提供一个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选取同期存在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共3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经肱动脉入路组及经股动脉入路组,各15例。比较两组椎动脉狭窄改善情况、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膨胀均良好,术后狭窄处血管改善情况均良好。且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经肱动脉入路组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86.7%,术后下降至6.7%;经股动脉入路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3.3%,术后下降至6.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存在的狭窄均10%。结论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这一入路方式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的血管介入方式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ESSEN评分和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91例脑梗死患者ESSEN评分和颅脑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资料,根据ESSEN评分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根据CTA评估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狭窄〈50%组,评价ESSEN评分与脑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比较,ESSEN评分高危组的比率增高。结论 ESSEN评分高危组CTA示颅内血管狭窄率高,脑梗死复发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