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经牙髓治疗后纵裂的磨牙固定修复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牙髓治疗后纵裂的磨牙,复位固定,观察1周后,患者无主诉症状后,行全冠修复,随访1年.结果 52例中,良好及有效50例(占96.1%),失败2例.结论 全冠修复对于牙髓治疗后纵裂的磨牙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卒中后病程1~6个月的偏瘫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依就诊顺序分为A组15例(常规治疗+tDCS)、B组15例(常规治疗+MNST)和C组14例(常规治疗+tDCS+MNST),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波幅)对3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UE、ARAT、MBI评分及N20(潜伏期、波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C组FMA-UE、ARAT、MBI及N20(潜伏期、波幅)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B组(均P0.05),而A、B组间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诱发电位N20的潜伏期及波幅。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臭氧消融术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选择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髓核臭氧消融术治疗,根据髓核突出程度分类,分为A组:膨出型91例;B组:突出型127例;C组:脱出型82例,分别采用安全三角区入路、安全三角区入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和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臭氧消融术,经6~18个月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82.6%,B组有效率85.7%,C组有效率80.4%,明显高于文献报道,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入路方法的经皮穿刺髓核臭氧消融术,其治疗效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应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牙残冠采用二次疗法治疗与修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龋坏致残冠数年的患者76例,患牙98颗,拍摄X线片,确定患牙无牙周及根尖病变后,初诊治疗,去净腐质,牙髓摘除及常规根管预备和消毒,5d后确定根管无炎症后充填。拍摄X线片,确定根管充填到位,将患牙随机分为A、B组,A组观察1周后若无不适症状再桩冠修复。B组即刻桩冠修复。结果:A组与B组患牙经治疗后6~12个月随访观察,无明显差异,近期效果良好,成功率100%。B组疗程短,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减轻了负担。结论:后牙残冠经二次治疗后即刻桩冠修复效果良好,值得广大基层口腔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依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下肢痉挛肌群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加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综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 w对两组进行改良Ashworth评级(MAS)、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 m最快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BBS)、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生理消耗指数(PCI)评分。结果治疗后4 w,两组MAS、FMA、10 m MWS、BBS、IEMG、PC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综合训练可改善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步行能力,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依据病情选择健侧面肌进行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面肌辅以肌内效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后测定两组动静态嘴角至门齿中缝的双侧距离差(D1)、眼骨性外眦到嘴角的双侧距离差(D2)及患侧表面肌电图(SEMG)数值。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静态D1、D2(1.150±0.073、-1.130±0.054)mm及动态D1'、D2'(1.980±0.127、-1.770±0.012)mm与对照组静态D1、D2(1.460±0.042、-1.490±0.141)mm及动态D1'、D2'(2.350±0.091、-2.110±0.072)mm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静态D1、D2与动态D1'、D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EMG数值[中位频率(MF)(100.98±19.63)Hz、平均功率频率(MPF)(123.62±17.43)Hz、平均肌电值(AEMG)(47.78±27.66)m V]与对照组SEMG数值MF(95.11±17.42)Hz、MPF(110.74±15.31)Hz、AEMG(40.44±16.71)m V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MF、MPF、AEMG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可促进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