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入组情况及治疗维持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数量变化情况并计算其治疗维持率。方法: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软件收集中国首批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除浙江舟山门诊、广西南宁门诊和贵州织金门诊以外,其余5个门诊的在诊病人数均在6个月以内超过100人。首批8个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平均维持率分别为63%和48%,其中个旧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治疗维持率均列8个门诊之首,分别为84%和65%。结论:中国首批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门诊运转平稳,但仍需要提高病人治疗维持率。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部分地区吸毒者和暗娼艾滋病KAB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吸毒者和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态度和危险行为,为其他艾滋病防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在戒毒所、妇教所和劳教所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185名吸毒者和159名暗娼,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吸毒史、艾滋瘕相关知识及态度等,随后对两类人群的部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很多调查对象对自己的高危行为认识不足。吸毒者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暗娼,暗娼比吸毒者对艾滋病和感染者歧视更重。与危险行为相关的因素主要有男性、收入低及对高危行为认识不足。与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知道了解和检查艾滋病的场所。结论:应采用多种方式在监管场所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吸毒者和暗娼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对自身危险行为认识,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情况,探讨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建立2004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参加治疗的吸毒成瘾人员队列,对参加治疗时HIV抗体阴性者每6个月进行HIV随访检测,计算HIV新发感染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与新发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累计随访检测治疗人员101 821人,发现596例新发感染,HIV新发感染率0.35/100人年(95%CI:0.32~0.38/100人年)。少数民族治疗人员新发感染率较高(最高3.21/100人年),文化程度低者新发感染率较高(小学及以下0.58/100人年)。不同地区新发感染率不同,最高省份为1.83/100人年。62.1%的感染发生在治疗最初的1年中。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女性(HR=1.290,95%CI:1.058~1.574,P=0.012)、少数民族(HR=2.861,95%CI:2.363~3.463,P<0.000 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HR=1.765,95%CI:1.465~2.12 7,P<0.000 1)、注射吸毒(HR=3.302,95%CI:2.504~4.354,P<0.000 1)、共用注射器(HR=1.943,95%CI:1.622~2.326,P<0.000 1)会增加治疗期间HIV感染的风险,参加治疗时年龄较大者感染风险较低(每增加1岁HR=0.980,95%CI:0.968~0.992)。结论我国参加MMT吸毒人员HIV新发感染率的民族和地区差异大,主要发生在参加治疗的前几个月,女性、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曾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会增加治疗期间HIV感染的风险,参加治疗时年龄较大者感染风险较小。具有这些特征的吸毒人员在入组治疗时,要给予特别关注,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于小钧  王彬  王常瞵  高鹏  高燕  赵渤年 《中草药》2024,55(9):3157-3167
复方阿胶浆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血液系统及妇科类疾病,但对其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较少,质量控制手段落后。通过对复方阿胶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依据“五原则”对复方阿胶浆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三七皂苷R2R型)、地黄苷D、焦地黄苯乙醇苷A1、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党参炔苷、绿原酸、牡荆素鼠李糖苷等可作为复方阿胶浆的Q-Marker,为复方阿胶浆的质量标准提升与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艾滋病检测咨询经历、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分别调查了185名吸毒者和159名暗娼,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吸毒史、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及态度等,分析两组人群对所内进行艾滋病检测咨询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收容人员在入所时都做过HIV检测,但只有26.2%的人表示自己做过检测,其中81.1%知道检测结果。分别有83.1%的吸毒者和84.6%的暗娼愿意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咨询艾滋病知识;有80.9%的吸毒者和78.9%的暗娼愿意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做艾滋病检测。结论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在入所时已做HIV检测,但多数没有被告知。收容人员对所内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表示接受。戒毒所和妇教所应注意改善检测服务,加强检测结果告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酋批8个寿十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 在MMT门诊开诊(基线)及运行5年后(5年评估)两个时间点,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HIV感染危陆行为毒品滥用相关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功能恢复等。结果 基线与5年评估调查的研究刘象分别为252人和195人,其中66人参加了2次调查。基线与5年评估时研究对象在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MMT后,研究对象在毒品滥用(100.0% vs. 24.1%,P<0.001)、共用注射器吸毒(19.4% vs. 0.0%.P<0.001)及因毒品而与他人发生性行为(34.5% vs. 0.0%,P<0.001)等HIV感染危险行为方而有鼎著降低。在安全套使用率(10.6% vs. 25.0%,P=0.004)、有工作的比例(27.8% vs. 47.7%.P<0.001)、吸毒相关违法犯罪发生率(15.1% vs. 1.5%, P<0.001)及与吸毒人员交往比例(88.9% vs. 31.3%, P<0.001)均有明娃改善。结论 MMT在降低HIV感染危险行为、恢复社会功能、减少违法犯罪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应通过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能力及服务质量,尽可能减少脱失、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有非婚性行为的≥50岁中老年男性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状况。方法由村(居委会)干部推荐,或由有非婚性行为者介绍同伴的方法招募目标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液检测。结果共调查到有高危性行为的中老年男性300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00%,与非婚性伴性生活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7.67%,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多为"不喜欢用"和"觉得不需要"。本次调查无HIV抗体阳性发现,梅毒阳性率6.00%。工作单位为民营企业的人群相较于其他工作单位的人群有较高的安全套使用率[比值比(OR)=0.132, 95%可信区间(CI):0.023~0.770],在与30~39岁的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OR=4.520, 95%CI:1.580~7.026)。结论应在老年男性中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同时,改进干预策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完善该人群HIV抗体检测服务和实验室网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美沙酮门诊HIV感染者参加抗病毒治疗(ART)后高危行为是否变化,探索变化及发生高危行为的原因.方法 对云南省美沙酮门诊参加ART的34名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HIV感染情况,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情况,接受ART情况,ART前后性伴数量、性行为频率、安全套使用、毒品使用、针具共用情况.结果 受访者平均年龄38.5岁,男性居多(70.6%),均表示参加ART后不安全性行为和共用针具等行为未增加,主要原因是获得HIV相关知识培训、免费安全套、清洁针具并受到MMT影响,存在偷吸(12/34)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3/19)等高危行为,同时出现ART药物与美沙酮相互作用导致偷吸、对ART的态度乐观导致不安全性行为等新挑战.结论 参加ART未引起MMT门诊HIV感染者高危行为增加,但高危行为仍然存在,应重视ART高期望引起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可以减少海洛因成瘾者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相关危险行为,但部分参加者在治疗期间仍然会有吸毒等危险行为发生。治疗期间发生危险行为的原因受治疗前和治疗本身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较高治疗剂量、提高保持率、加强综合干预措施等可以减少海洛因成瘾者治疗期间危险行为的发生,提高MMT预防HIV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江苏、安徽、云南3省9个城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抽取130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随机尿吗啡定性检测.收集一般人口学、艾滋病/毒品滥用相关高危行为、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抑郁与焦虑及偷吸海洛因等信息.结果 13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居多(76.2%),年龄(34.6±6.5)岁,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71.7%).平均维持治疗剂量(48.1±29.4)mg/d,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6,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27.7%.有抑郁和焦虑症状者比例分别为38.3%和18.4%,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比例为14.2%.婚姻状况、治疗时间的长短、目前治疗剂量自我满意度及是否曾退出治疗对偷吸海洛因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教育程度及治疗剂量对偷吸海洛因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省份间影响偷吸海洛因的因素有所不同,但对当前剂量自我满意度是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延长参加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剂量的满意度及避免脱失对减少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