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flow density,CFD)的改变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21例21眼,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检测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别在术后1 d、10 d、30 d、90 d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对两组进行黄斑部3 mm×3 mm的扫描,测量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及视网膜厚度。结果 糖尿病组术后1 d、10 d、30 d、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分别为(62.89±4.83)%、(61.95±3.96)%、(60.96±4.29)%、(60.78±4.67)%,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F=9.203,P<0.001);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为(-2.11±1.42)%,与非糖尿病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1.15±1.31)%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糖尿病组中,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中心凹区域:r=-0.48,P=0.028;旁中心凹区域:r=-0.54,P=0.012)。糖尿病组术后1-3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40),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基线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36)。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CFD下降,其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基线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患者,男,61岁,2014年2月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9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既往史无特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8.眼压:右眼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后极部可见灰红色圆形隆起,其周散在黄白色硬性渗出,中央隐约可见橘红色病灶(图1);左眼底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确诊为PCV的2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首次均行常规PDT治疗。对治疗后6个月有活动性息肉状病灶、病灶残留及渗出性改变者,行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治疗或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43.64±10.84)个月。观察统计患者首次PDT治疗后1、3、6、12、24、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随访期间的PCV复发率和治疗次数。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和分析。结果 首次PDT治疗后1、3、6、12个月,患者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4.57、3.77、2.37,P<0.05)。首次PDT治疗后24、36个月,患者平均logMAR BCVA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81,P>0.05)。首次PDT治疗后36个月,视力提高6只眼,占所有患眼的18.75%;视力稳定1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43.75%;视力下降12只眼,占所有患眼的37.50%。随访期间,PCV复发2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75.00%;未复发8只眼,占所有患眼的25.00%。PCV复发的24只眼中,1次复发12只眼,占复发患眼的50.00%;2次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3次复发3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2.50%。首次PDT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4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6.67%;治疗后13~24个月复发11只眼,占复发患眼的45.83%;治疗后25~36个月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所有患者PDT治疗、抗VEGF治疗平均次数分别为(1.86±1.04)、(4.95±3.92)次。结论 PDT治疗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较差,其视力提高率较低,PCV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腺苷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重要信号分子,它以磷酸化形式(腺苷三磷酸,ATP)与神经递质一起包装在突触囊泡中被释放。弥散于突触间隙的腺苷与其A1、A2、A3三类受体结合,启动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产生广泛、灵活而多变的生物效应。近年发现,腺苷具有一定的抗抑郁疗效,但机理尚未阐明。本文就腺苷及其受体在抗抑郁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跟底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阿柏西普(Aflibercept,眼用制药VEGF Trap-Eye,商品名Eylea)是继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商品名Macugen)、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之后的新一代抗VEGF药物,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VEGF家族所有成员,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VEGF Trap-Eye尤与VEGF-A亲和力高,作用时间持久,在临床前实验中展现出较好的抗新生血管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取得与Ranibizumab相似的疗效,且延长注射间隔并不降低疗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明显优于激光光凝治疗,且不同给药间隔可取得相似疗效;在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和减轻水肿方面亦有一定作用.用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其他疾病的疗效尚在临床观察中.VEGF Trap-Eye治疗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要进一步全面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