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磁共振、冠脉造影及核素扫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存活状态进行综合研究,以利于临床合理全面地评价各影像学检查结果。方法12例超声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失常患者,全部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11例进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进行磁共振及核素扫描。根据左室短轴冠脉供血区域的不同划分心肌运动节段。结果26个冠脉造影阳性结果中,超声发现其中16个供血区节段性室壁运动失常;有5处冠脉造影阴性,超声发现运动异常。10例同时行磁共振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20个冠脉造影阳性,MRI检出其中14个供血区异常;有4处冠脉造影阴性,MRI发现灌注异常。10例同时进行核素扫描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有18支血管造影异常,核素扫描显示其中12个供血区充填缺损或放射性减低;核素扫描总共发现加个供血节段灌注异常,8个冠脉造影阴性,核素发现有灌注缺陷。同时进行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的10例计30个供血区中,超声、磁共振均发现异常16处,两者部位相符13处。均有3处磁共振发现灌注异常而超声判断运动正常,磁共振判断灌注正常而超声发现运动失常。9例行负荷试验的患者中,磁共振共发现低灌注区15处,有收缩储备的9处,MRI判断的存活性与超声一致的有13处。10例中8例磁共振发现心内膜有高信号的附壁血栓影,只有1例超声隐约可见心内膜面的强回声光点。超声发现室壁瘤4个,磁共振发现5个,核素扫描发现2个。结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了解各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全面合理的对冠心病的心肌状态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畸形性骨炎的影像表现。方法1例52岁妇女临床怀疑畸形性骨炎(Paget's disease)接受了^99Tc-MDP全身骨显像。而后,结合文献分析了其影像表现。结果^99Tc-MDP全身骨显像显示头颅与下颌骨呈普遍性、均匀性放射性浓聚,两侧肩胛骨、肋骨、骶髂关节下部也有散在的放射性增高区,脊柱表现为侧弯畸形。结论畸形性骨炎的主要影像特征是全身骨广泛弥漫性浓集放射性核素^99Tc-MDP,但确诊需结合临床血清检验。  相似文献   
3.
心脏核医学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心脏核医学的课堂教学中心脏解剖结构及核医学断层影像等知识结构中的难点,探讨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核医学教学课件,通过优化课件结构和制作三维动画演示教学,使复杂的原理和解剖结构变得更加直观、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习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PET/CT与MRI对肝脏转移瘤消融疗效评估,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2例共32个转移灶行射频消融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均在1个月行全身PET/CT检查及MRI增强扫描,两种检查的间隔时间<1周,随访及病理证实后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CHISS软件运行X2检验结果及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相关性,P<0.05为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随访及病理证实治疗后活性病灶20个,完全失去活性病灶12个,MRI平扫加增强判断病灶有活性22例,完全失去活性病灶10例,PET/CT判断活性病灶14例,完全失去活性病灶18例.结论 经过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别.在目前临床中对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判断,由于PET/CT对RFA转移病灶摄取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其对病灶活性判断并不优于目前应用较广的MRI平扫加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5.
临床核医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的学科,对于非核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教学重点与方向上与核医学专业学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使课堂授课效果取得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心脏综合比较影像学信息化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医学影像学技术迅猛发展,文章从心脏综合比较影像学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价和展望等方面探讨了医学影像学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8F-FDGPET显像在胰腺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疑为胰腺恶性病变的患者均行18F-FDGPET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目测法及SUV值半定量分析,并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最后诊断根据手术病理或经4个月以上随访证实。结果如果以SUV为2.5作为鉴别诊断胰腺病灶良恶性的阈值,24例证实为胰腺癌患者中18F-FDGPET显像正确诊断22例,16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18F-FDGPET检出13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1.7%(22/24),81.3%(13/16)及87.5%(35/40);而结合CT,MRI等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1.7%(22/24)、87.5%(14/16)及90%(36/40)。恶性病变的SUV平均值为4.6±2.6,良性病变的SUV平均值为2.3±1.5,良恶性病变间SUV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转移灶的检出中,18F-FDGPET显像发现了全部38处转移灶,并发现6处CT,MRI未能发现的远处转移病灶,排除了1例CT认为是胰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的病例。结论 18F-FDGPET对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尤其在远处转移灶的探查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比较了影像医学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要求和特点,针对每个层次学员的不同特点,按照个性化教学理念,采取相应的临床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建立一套符合影像科不同层次学员特点的临床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8F-FDG PET显像在判断胰腺占位性质和肿瘤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检查33例胰腺疾病患者,以18F-FDG显像.结果 2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PET检查发现14例胰腺高代谢区(SUV 3.1~6.8),其中3例伴多发性肝转移,1例肝转移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CT诊断为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经检查显示胰腺高代谢区,但肝脏无阳性表现; 1例左肺中部稍高代谢区(SUV 1.31),诊断为良性结节,经随访证实.3例因发现其他部位转移寻找原发灶,PET见胰腺放射性浓聚影.5例胰腺癌术后PET发现1例肝脏、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胰腺占位定性、鉴别诊断和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癌18F-FDG PET-CT与HRCT的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及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肺癌的PET-CT与HRCT资料并与其病理分型作对照,分析肿瘤大小与SUVmax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其中23例常规扫描后1 h行延迟扫描,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对于65例肺癌患者中原发灶的检出,PET-CT敏感性100%,准确性93.8%;肺部HRCT敏感性96.9%,准确性72.3%;PET敏感性93.8%,准确性90.7%。肺癌中61例为实性结节或软组织肿块,SUVmax为9.78±5.6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为磨玻璃灶,SUVmax为0.91±0.14;肺孤立结节(SPN)延迟扫描SUVmax为11.76±5.40,SUVmax升高值为3.2±1.3,RI为(39.31±3.62)%。实性原发灶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51,t=4.56,P<0.000 5)。结论 PET-CT双时相扫描结合HRCT对肺癌性质判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