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研究表明足横弓的完整和稳定对足部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前足过度承重是导致足横弓变形的主要因素,关于国人足横弓承重类型研究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步行时足部冲量峰值区域,区分足横弓承重类型,为足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Foot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000名女大学生自然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进行测试分析,观察其步态及支撑期冲量、时相、足内外翻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通过聚类分析,第1跖骨承重类型109例、第2、3跖骨承重类型213例、第3跖骨承重类型517例、第3、4跖骨承重类型161例。第1跖骨承重类型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大于其他3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第1跖骨承重类型在离地阶段过度足外翻的比例最大,第2,3跖骨,第3跖骨,第3,4跖骨承重类型的足外翻比例依次减小。基于足底压力分析,正常人步行时足横弓负重可分为4类承重类型,为解释足步行时的足部功能提供帮助,其中第1跖骨承重类型易前足发生足部损伤。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募集2013年7月~2016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并且在出院后连续应用替格瑞洛达1年的年龄≥65岁的冠心病患者383例,随访1年,参照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BARC)出血定义,根据是否发生≥BARC 2型出血事件分为出血事件组55例和无出血事件组328例。观察出血事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替格瑞洛治疗期间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出血事件组血红蛋白水平、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使用比例明显低于无出血事件组,血小板计数、2型糖尿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比例明显高于无出血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替格瑞洛出血发生率为14.36%,其中发生≥BARC 3型出血10例(2.61%),消化道出血26例(6.79%)。出血事件组3个月内发生出血26例(47.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替格瑞洛治疗期间发生的≥BARC 2型出血事件与血...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足横弓的完整和稳定对足部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前足过度承重是导致足横弓变形的主要因素,关于国人足横弓承重类型研究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步行时足部冲量峰值区域,区分足横弓承重类型,为足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采用Foot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 000名女大学生自然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进行测试分析,观察其步态及支撑期冲量、时相、足内外翻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通过聚类分析,第1跖骨承重类型109例、第2、3跖骨承重类型213例、第3跖骨承重类型517例、第3、4跖骨承重类型161例。第1跖骨承重类型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大于其他3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第1跖骨承重类型在离地阶段过度足外翻的比例最大,第2,3跖骨,第3跖骨,第3,4跖骨承重类型的足外翻比例依次减小。基于足底压力分析,正常人步行时足横弓负重可分为4类承重类型,为解释足步行时的足部功能提供帮助,其中第1跖骨承重类型易前足发生足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期接触强电磁环境对作业人员外周血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2019年4-10月连续募集某地从事强电磁辐射作业至少1年的人员239例作为暴露组,不接触强电磁辐射设备的人员203例作为非暴露组,总计连续募集442例,均为男性。对电磁辐射作业区的电磁频段及功率密度进行多点测定,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差异指标随暴露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及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作业区的电磁频段在5.5~2000 MHz之间,屏蔽点内功率密度最高可达14 W/m2,开放区域功率密度最高可达535.17 W/m2。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明显降低(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RBC及HCT相对平稳,MCH、MCHC及MPV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长期暴露于强电磁环境可导致作业人员红细胞水平降低,早期可能通过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探讨5-氟尿嘧啶(5-FU)作用肝癌细胞系SMMC-7721后残余细胞中NCAM/CD56、ICAM-1/CD54、EpCAM、CD133及ABCG2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变化。方法检测不同浓度5-FU作用于SMMC-7721细胞系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残存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以及5种表面标志物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5-FU均可抑制SMMC-7721增殖。使用10μg/mL的5-FU浓度作用48 h进一步研究,SMMC-7721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有影响,且G0/G1、S和G2/M期5-FU作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阻滞明显。5-FU处理使SMMC-7721 5种细胞表面标志物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结论上述实验提示肝癌干细胞逃避5-FU单药物的杀伤可能是临床上肝癌化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同时,此实验方法可以作为肝癌干细胞富集的科研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合并心房颤动(AF)伴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中抗栓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募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确诊为CAD合并AF同时伴恶性肿瘤的≥65岁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口服抗栓药物治疗情况。对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和主要出血事件[出血学术研究联盟(BARC)≥2型]的发生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口服抗栓药物治疗对老年CAD合并AF伴恶性肿瘤患者上述临床转归的影响。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校正,以确定抗栓药物治疗对不良临床结局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独立预测能力。结果 本研究纳入CAD合并AF并伴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135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占40.0%(54/135),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占7.4%(10/135)。在所有恶性肿瘤分类中,乳腺癌(17.0%,23/135)及肺癌(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真实世界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募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615例,其中年龄<65岁346例,年龄≥65岁269例,根据住院及随访5年期间是否全程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441例(71.71%)和对照组174例。随访5年,观察血压未达标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年龄、慢性支气管炎、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及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替格瑞洛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5年MACE发生风险和血压未达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75%vs 20.11%,HR=0.494,P=0.019;45.12%vs 48.85%;HR=0.091,P=0.044)。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年龄<65岁患者收缩压未达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年龄<65岁患者(29.70%vs 33.75%,P=0.034),年龄≥65岁患者5年M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由替格瑞洛降阶为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转归。方法 连续募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并于住院期间或出院后1年内将替格瑞洛降阶为氯吡格雷的ACS或PCI术后患者746例。根据替格瑞洛降阶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1个月,n=212)和非急性期组(1~3个月,n=262;3~6个月,n=156;6~12个月,n=116)。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分析各组患者降阶治疗原因,比较各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1年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靶血管重建及出血学会研究会(BARC)定义的2、3、5型出血事件构成的复合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心血管缺血事件和BACR 2、3、5型出血事件)发生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不同时间段行替格瑞洛降阶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 急性期组降阶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造影未见严重狭窄(23.1%),非急性期组降阶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无法获取替格瑞洛(41.9%)。急性期组1年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非急性期1~3个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 和 12.2%;HR=0.72,95%CI 0.41~1.26;P=0.252)。非急性期1~3个月组的1年内净临床不良事件显著低于3~6个月组(12.2%和19.2%;HR=1.90,95%CI 1.07~3.37;P=0.029)及6~12个月组(12.2% 和21.6%;HR=1.48,95%CI 1.10~2.00;P=0.010)。各组间1年内心血管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性期1~3个月组的1年内出血事件显著低于6~12个月组(9.2%和15.5%; HR=1.42,95%CI 1.01~2.00;P=0.044)。结论 真实世界中ACS或PCI术后患者在非急性期1~3个月内进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降阶治疗能够获得最佳的临床净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miR-126的功能基因多态性rs4636297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募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在稳定抗栓治疗第3天接受血小板反应性检测的ACS患者。提取患者外周全血DNA并进行miR-126的功能基因多态性rs4636297的基因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主要监测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以及1年内主要缺血终点事件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入选364例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根据血小板反应性检测结果,193例入选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组,171例入选血小板低反应性(LTPR)组。经多因素校正分析后,HTPR组携带rs4636297 A等位基因的比例仍明显高于LTPR组(OR=1.85,95%CI:1.16~2.96;P=0.010);通过1年随访观察发现,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主要缺血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携带者(OR=4.09,95%CI:1.25~13.35;P=0.020)。结论血小板源性miR-126的功能基因多态性rs4636297可能影响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