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的细菌病原学分布,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326例确诊为ALRTIs的患儿,负压吸取呼吸道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用标准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326例标本分离出病原菌631例,阳性率为47.6%,其中革兰阴性菌410例,占65.2%,革兰阳性菌221例,占35%,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01例占首位,大肠埃希菌次之,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16.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4%,低龄组较高龄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较明显,喹诺酮类、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对细菌耐药性较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对多数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仍为耐药阴性杆菌的理想选药。结论:本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多见,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高,细菌耐药性逐渐较强,临床上应注意对这些细菌进行检测、认识及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收集1例以癫痫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主要表现的Soto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明确诊断、抗癫痫治疗和并发症随访的重要性。方法:患儿,男,21个月。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和抽搐反复发作,查体发现过度生长,面容特殊。既往新生儿期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史。结合患儿临床和遗传学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结合本例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Sotos综合征和癫痫。予康复治疗1年3个月后发育迟缓有所改善,继续康复随访。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抗癫痫治疗1月后抽搐完全控制未再发作,复查脑电图正常。患儿新生儿期出现呕吐和血便,结合腹部彩超及X线检查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结肠穿孔,予非手术保守治疗20余天后症状逐渐改善并痊愈。结论:对于临床疑似Sotos综合征的患儿,建议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改善患儿发育迟缓,伴癫痫发作者应积极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新生儿期坏死小肠结肠炎为Sotos综合征中首次发现的临床表现,可为该综合征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并听力障碍患儿耳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效果,并比较不同干预时期的临床效果。方法360例小儿脑损伤综合征患儿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异常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38例,均给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静脉点滴,姿势异常者给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1000U)每日一次,15d一疗程,配合经络导平耳门刺激等综合治疗。结果两组干预效果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1岁内开始干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1岁后开始干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1岁内干预者。结论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并听力障碍早期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及早干预可预防耳聋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对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运动发育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9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和83例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Alberta运动发育评估。结果低出生体质量组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出生体质量组,经训练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可以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运动发育进行筛查、评估及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对高危儿各体位下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评价其在指导训练高危儿运动技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选取3.1—10.5个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就诊的高危儿57例,用AIMS进行评估,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28例)。观察组根据首次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训练方案予早期干预,对照组按生长发育里程碑顺序指导家长家庭训练。间隔3个月再次对两组患儿予AIMS评估。评估者不知道评估对象是否经过早期干预。结果:两组高危儿干预前比较,其性别、月龄、高危因素、各体位AIMS评分、AIMS总分、百分位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高危儿干预后比较:观察组俯卧位的AI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仰卧位的AIMS评分及AIM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IMS得分对应百分位数小于10%所占例数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在坐位和立位干预前后AIMS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过干预治疗,观察组的运动发育水平在俯卧位、仰卧位及总体水平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上的进步。提示AIMS对高危儿具有评估-训练指导-再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522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92例,无合并癫痫430例)的高危因素、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合并癫痫的92例从临床发作特点、瘫痪类型及智力发育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522例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17.6%。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可作为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χ2=6.564和11.797,P均<0.05),而早产、窒息、黄疸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检查结果中,脑软化灶及脑结构畸形为癫痫的预测风险因子(χ2=5.250和14.020,P均<0.05),而脑发育不良、脑室扩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的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44.5%),肌阵挛发作(28.3%)居第二位。97.7%的脑瘫合并癫痫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四肢瘫患儿癫痫发病率最高(61.9%)。 结论 出生低体重、颅内出血患儿,以及四肢瘫合并智力发育落后、脑结构异常者发生癫痫的风险增高,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17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所致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6月本科室诊断的17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症状、体征、神经行为评估资料及运动障碍特征。结果 脑性瘫痪分型以四肢瘫为主,10例(58.8%);偏瘫其次,4例(23.5%)。运动障碍程度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水平较高,Ⅴ级12例(70.6%),Ⅳ级1例(5.9%)。并发症多且重,多为中重度智力低下16例(94.1%),合并癫痫发生率高(47.1%);17例均合并小头畸形。头颅CT或MRI表现为广泛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47.1%),局限性9例(52.9%)。结论 无脑回-巨脑回所致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在出生前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