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次以生理学实验“反射、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一课为例,探论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初步教学效果,并提出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可考虑逐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远期(5年)临床疗效。明确晚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2004年1月-12月就诊于我中心并成功植入DES的1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为单中心非对照的登记研究,随访5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次要终点:心绞痛复发和非靶血管的血运重建。结果 156例冠心病DES植入者成功随访,随访时间(5.21±0.32)年。主要MACE发生32例(21%),其中心原性死亡5例(3.2%,心原性猝死3例,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各1例),靶病变/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19例(12.2%),再次非致命性心梗8例(5.1%),心绞痛复发43例(27.6%),其他血管血运重建及CABG治疗6例。脑出血、感染、肿瘤死亡各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服用时间(P=0.016,OR=1.1,95%CI:1.018-1.188)和多支血管病变(P=0.039,OR=3.35,95%CI:1.06-10.55)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支血管病变者MACE发生率增加;服用氯吡格雷时间长者并未在MACE发生方面绝对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冠动状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426例进行电话、再住院及信访调查,为单中心非对照登记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检查指标、手术资料对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主要终点: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Re-MI)、靶病变/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TLR)、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次要终点:心绞痛复发和非靶病变/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非TVR/TLR)。结果 426例冠心病患者成功完成6年的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0.59±6.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6年MACCE累计发生84例(19.7%),其中Re-MI33例(7.7%)、TVR/TLR48例(11.3%)、全因死亡20例(4.7%)、心性死亡15例(3.5%),次要终点心绞痛复发139例(32.6%),非TVR/TLR23例(5.4%)。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OMI)(β=3.98,OR=53.47,95%CI3.59~795.74,P=0.004,)、卒中史(β=5.43,OR=228.31,95%CI8.21~635.36,P=0.001)、心律失常史(β=6.37,OR=586.44,95%CI5.44~6319.54,P=0.008)、吸烟史(β=1.6,OR=4.95,95%CI1.34~18.31,P=0.016)、高血压病史(β=2.78,OR=16.18,95%CI2.75~95.04,P=0.002)、病变血管数(β=3.029,OR=20.67,95%CI3.056~139.829,P=0.002)为MACCE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生存曲线在术后第1年和第4~5年下降较为明显。结论 OMI、心律失常史、卒中史、高血压病史及病变血管数协同影响着本人群的远期预后。术后第1年和第4~5年间可能是MACCE高发的两个"时间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8F-FDG对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的核素显像,探讨18F-FDG核显像结果与油红染色之间关系,初步评价18F-FDG在检测粥样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20周龄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给予高脂饮食(0.15%胆同醇,15%脂肪),...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患者男性,38岁,主诉“活动后胸闷、气短伴胸骨后堵塞感2月余”于2019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于体能训练后出现心慌、胸闷、气短,胸骨后堵塞感,伴双上肢放射,持续约30 min后缓解,缓解后未诉其他不适。上述症状多在上午10时至11时30分发作,每次持续20~30 min,含服“复方丹参滴丸”效果不佳,心电图检查自述“正常”;  相似文献   
6.
正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28岁,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周"至当地医院就诊,无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血沉及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ASD) ,缺损大小13 mm。主动脉弓+全脑动脉造影示左颈总动脉闭塞。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ASD)、脑梗死、脑血管畸形。脑梗死考虑为ASD、反常栓塞所致,予抗凝、中药等对症治疗。建议行ASD封堵治疗,患者拒绝。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1  相似文献   
7.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但血栓形成仍是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现就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原因、防治对策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使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术后肾功能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345例,按照接受他汀类药物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71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74例),然后再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70岁和≥ 70岁亚组。所有患者均继续原有常规用药并于每晚睡前服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72 h内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清肌酐水平为(99.2±28.9)μmol/L,高于术前水平[(92.2±29.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4,P<0.01);阿托伐他汀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70岁亚组还是≥ 70岁亚组的患者,瑞舒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88.0±15.6)μmol/L vs(82.3±13.5)μmol/L,(104.8±32.2)μmol/L vs(97.2±33.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8、3.657,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70岁亚组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术前水平[(128.3±44.4)μmol/L vs(122.4±43.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06),而≥ 70岁亚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21.1%(36/171)vs 6.9%(1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0,P<0.01),并且瑞舒伐他汀组≥ 70岁亚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高于<70岁亚组的患者[28.9%(33/114)vs 5.3%(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 70岁和<70岁亚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瑞舒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更具保护作用,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更低,且这种保护作用在≥ 70岁亚组的高龄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运重建程度对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9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PCI术后患者的资料,按照血运重建程度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54例)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倾向评分匹配校正基线资料后,通过随访了解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组EuroSCORE、Gensini积分、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3支病变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完全血运重建组累积生存率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两组远期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完全血运重建可以降低远期死亡率,尤其是PCI术后2年完全血运重建获益显著。因此,应尽量实现完全血运重建,以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至少6个月后再次行CAG的患者,根据随访时高密度脂蛋白情况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高密度脂蛋白上升或不变患者,B组为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患者。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率A组20.6%B组36.5%(P〈0.01),心绞痛复发率A组12.2%B组15.6%(P〈0.05),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A组1.5%B组3.1%(P〈0.01),以上指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H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