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不同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最优的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pringerlink、Elservier、Pubmed、Medi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12月。搜索不同教学方法在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的文献,以评价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涉及8种教学法,合计3246名护生,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模拟教学法、基于团队的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循证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视频教学法等,其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排序结果,不同教学法应用效果前3位依次为循证教学法、TBL教学法和视频教学法。结论循证教学法是提高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最优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萍  李霞  王啟瑶 《重庆医学》2017,(30):4288-4292
儿童恶性肿瘤是指儿童时期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白血病占30%,脑肿瘤占25%,淋巴瘤占15%[1].根据国际儿童协会报道,儿童恶性肿瘤已经成为除意外伤害外,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的应用,儿童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和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近五年,我国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以2.8%的速度增加,每年新增恶性肿瘤儿童约30 000~40 000Ⅲ.目前,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但70%的儿童恶性肿瘤在3岁前发病,表明儿童恶性肿瘤的病因与成年人有明显差异.因此,本文将对近五年来儿童恶性肿瘤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进行综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及分析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就业走向的看法及影响因素,帮助护理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利于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川北医学院2011-2013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就业意向、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原因和态度、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对涉外护理的看法等内容。结果:护理本科生就业选择多样化,从事临床工作的意愿已不是首位,而是护理教育;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多元化,工资及个人发展为主要的因素。结论:针对影响其就业走向意愿的各种因素,教导护理本科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从各方面给予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全人照护管理模式在改善化疗期间青春期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选取某大学附属儿童医院97例接受化学治疗的青春期白血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比较全人照护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其生存质量的变化,在干预前采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对儿童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以全人照护模式为框架的干预方案,并在实施3个月后观察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患儿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前后的心理情感领域与社会交往领域改善最明显;各维度干预前后除学校表现以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后部分条目,如学校活动中跟不上同龄人、因身体不适必须去看病或住院而缺课、医疗保险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人照护管理模式能有效缓解化疗期间青春期白血病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帮助白血病儿童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理论,结合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从管理组织、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实施、质量监控4大方面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结果已培养9名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用人单位反映满意。结论对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可有效提高其临床能力,保证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为其临床能力的培养、考核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进而促进临床能力全面提升。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全国7个地区的22名专家进行两轮多中心函询,通过预实验检验评价指标的信效度及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设置。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后形成了专家的一致性意见,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 65%,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 84,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 117、0. 096,经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评价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为0. 936,内容效度为0. 868,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包括6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97项三级指标。结论该评价指标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并为其系统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合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为选拔、评价、培养、考核导师胜任力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PubMed、CBM、CNKI、VIP 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护理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今(2016年3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筛选出26个条目,7个类别(导师基本素质、工作品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临床能力、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共整合出3个维度(人格结构、能力结构及知识结构)。结论在评价导师胜任力时,应注重导师基本素质、科研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专科知识和技能及对交叉学科的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