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所称的"虚脱”既非临床症状,也非临床诊断,而是指患者处于全身极度衰竭和抑制的一种状态,多伴短暂循环功能障碍.虚脱多发生于体质虚弱的年轻女性,可由激动、恐惧、焦虑、晕针、急性感染、创伤、剧烈疼痛等引起,在高温、通风不良、疲乏、饥饿及各种慢性疾病情况下更易发生.虚脱常发生在坐位或立位时,可有短暂的头昏、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心慌、乏力等症状.中医辨证由于患者元气素弱、劳役嗜欲过度,以致卒然倒仆,上无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气息若有若无,此时称之谓虚脱.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制剂(施他宁、善得定)对于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并与垂体后叶素进行比较。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n=21)、施他宁组(n=20)、盖得定组(n=23)进行治疗。结果 垂体后叶素组、施他宁组和善意得定组患者自接诊后至完全止血时的出血量,及接诊后至止血后48小时生命 体征基本平稳时的输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24小时内的止血率均为8  相似文献   
3.
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急诊医学(International emergency medicine,IEM).是急诊医学的亚专业,旨在发展国际急诊医疗服务,让世界各国人民享有应有的急诊医疗服务。国际急诊医学包括发展和比较各国急诊运行模式、国际急诊医学教育和培训等。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急诊医学系统(医院内急诊科),各国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影响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展国际急诊医学教育和培训及其意义。这对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分析其分布与单纯血脂异常患者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并血脂异常者100例(PBC组)及同期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单纯血脂异常者8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分布特点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PBC组患者的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TC)血症为主,对照组患者以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为主。临床分类分析发现,PBC组单纯TC和单纯三酰甘油(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14%vs. 5%;TG:19%vs. 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46、0. 042),PBC组混合型高脂血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7%vs.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4)。PBC组患者血浆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 36±2. 13) mmol/L vs.(1. 57±0. 75) mmol/L],PBC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 64±0. 75) mmol/L vs.(1. 31±0. 38)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PBC组患者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 27±1. 22) mmol/L vs.(3. 61±0. 6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3)。结论 PBC血脂异常与单纯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分布类型不同,其中临床分类差别更为明显,PBC血脂异常者较单纯血脂异常者更易出现高TC血症,且前者TG、HDL-C水平较后者高,LDL-C水平较后者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工作状态、季节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08-01~2009-07-31期间北京急救中心记录的急性酒精中毒病例数据,分析急性酒精中毒的月份和季节性发病差异,并用ANOVA方法分析工作状态对急性酒精中毒事件的影响.结果 70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男性占84.1%;20~29岁年龄段的发病例数和校正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中均是最高值,20~29岁年龄段的校正发病率分别为30~39岁、40~49岁及50~59岁年龄段的1.13、1.28和2.09倍.急性酒精中毒发病高峰在冬季,峰值在1月份,7月份是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的第2个高峰.与正常工作日相比,休息日前一天和休息日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在年轻人群中高发,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夏季高发;急性酒精中毒具有明显的"休息日效应",休息日前一天及休息日发病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无创双相正压通气对正常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无创双相正压通气(BiPAP)对正常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2例正常自愿者进行研究,测定正常人在不同压力水平(10/4cmH2O、20/10cmH2O)的通气状态对及通过鼻罩或口鼻面罩通气时的心率、血压、心脏指数。结果:1)虽然在某种通气方式时心率、血压的变化有统计差异、这种差异通过普通的临床监护设备并不能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2)正压通气使实验者的心脏指数下降,而且其下降程度与正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的临床疗效 ,及其对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 :4 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组给予持续正气道压通气 (CPAP =5cmH2 O)或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10 / 4cmH2 O) ,观察 2h后患者循环参数改变 ,并记录患者对无创通气的耐受性。结果 :CPAP与BiPAP组在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前 ,年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BP)、心输出量 (CO)、每搏射血量 (SV)、系统循环阻力 (TSR)、血氧饱和度 (SaO2 )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临床所用速尿、硝普钠剂量无统计差异。患者对CPAP治疗的耐受性明显高于BiPAP(95 %vs 6 5 % ,P=0 .0 14 ) ;分析成功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病例 ,两组患者 2h后HR、mBP、CO、TSR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 ,但SV无明显改变 (P >0 .0 5 )。两组患者SaO2 均有显著升高 ,CPAP组明显高于BiPAP组 (95 %vs 87% ,P <0 .0 0 1)。CPAP与BiPAP两组患者 2h后的循环参数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无创通气明显改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呼吸功能 ,对患者的治疗是有益的 ,CPAP更易为患者接受。CPAP与BiPAP降低急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前、后负荷 ,综合治疗的结果 ,CO下降明显 ,而SV变化不显著 ,两种通气模式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急诊病人的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不明、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因此急诊工作方式有别于其他传统医科而具有其自身独特性。急诊处理病人首要程序是迅速识别与评估.稳定生命指征,其后再明确诊断及病人的处理与治疗。迅速识别和判断病情是首位,并应贯穿于整个诊治过程中。准确的病情判断又取决于迅速、及时、全面的急诊病人信息收集与评估。因此急诊病人的信息收集与评估在急诊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这两方面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医学技术价值评估和医疗失误关注的日益增加,临床决策(clinical decision making,CDM)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以经验医学为主导的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后者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提升了临床决策的科学性.但在将科学研究证据转换为临床实践却经历了很多波折,人们失望于医学研究的低转化率,在“我们知道什么”与“我们在做什么”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于是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TM)应运而生,对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KT)的迫切要求使之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急诊医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是临床决策应用最频繁的学科之一,在临床决策转变的同时,对知识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 临床决策转变 1.1什么是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