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Ⅳ型胶原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Ⅳ型胶原在65例膀胱癌及19例非肿瘤性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复发、多发的关系。结果 Ⅳ型胶原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复发、多发无明显相关(P>0.05),非肿瘤性膀胱组织未见Ⅳ型胶原染色。结论 Ⅳ型胶原的表达与膀胱癌浸润和转移相关,对膀胱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施行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远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Lazareg肌张力分级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16例17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0~9.7年,平均8.6年。手术方式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全根切断10侧,部分切断2侧,高选择性分束切断5侧;其中切断神经根为颈63次,颈816次。术后远期疗效优3例,有效5例,无效8例9侧。结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远期大多数疗效下降和无效,但术前严格选择痉挛较局限的病例、术中进行高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仍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DNA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TOPO )是一种基本的核酶 ,催化超螺旋结构的双链 DNA中某一条链的断裂和再接反应 ,从而改变 DNA的拓扑学状态 ,参与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TOPO 抑制剂是一类以 TOPO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肿瘤细胞对 TOPO 抑制剂的耐药机制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 TOPO 基因突变和 TOPO 表达水平下降以及 TOPO 酶活性降低。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文献综述。1  TOPO 及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人的 TOPO 是由 2 0号染色体上单拷贝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 10 0 k Da的蛋白质。TOPO 催化 DN…  相似文献   
4.
交通伤、锐器刺伤后导致胸部外伤胸腔内大出血,有些患者到达医院门诊时已处于濒死状态。在一边备血过程中,我们果断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瓶内自体血反复回输。从2005年2月以来,共救治6例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等各种原因损害了从膀胱到中枢的感觉传入神经通路均可导致患者尿意的缺失。由于日前尚无确切的措施能使患者的尿意得以恢复,因此患者往往是被建议采用定时的方法来排空膀胱,如间歇性清洁导尿、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法排尿等。显然,这种定时排尿法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有时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排尿间隔时间过短,排尿次数过多,则容易出现泌尿系感染、骶神经刺激电极损耗过多、骶神经损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监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尸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移植肾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及血流图表现与肾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移植肾进行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总结分析38例病因不同,诊断明确的DGF患者的声像与血流特点,跟踪观察肾功能变化。结果:不同病因DGF的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最常见病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其移植肾体积较正常肾略大,四级动脉血流指数高于正常功能的肾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的监测,对DG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膜是阻止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天然屏障。正常的基膜是由Ⅳ型胶原等成分构成的一致密网状结构 ,研究表明Ⅳ型胶原的降解程度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1,2〕。膀胱癌是泌尿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Ⅳ型胶原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探讨它在膀胱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原发性膀胱癌组织标本 6 5例 ,男 5 0例 ,女 15例 ;年龄 2 6~ 84岁 ,平均 5 7 91岁 ;单纯性移行细胞癌 6 0例 ,混合有鳞癌 5例 ;按WHO分级系统 :G1级 2 0例 ,G2 级2 5例 ,G3 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所采用的硅胶包埋的永磁铁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实验组采用硅胶包埋的直径10mm、厚3mm的钕铁硼永磁铁,其表面磁感应强度为0.30特斯拉;对照组采用同等规格的钕铁硼合金。将植入物植于8只兔子的椎旁肌间隙内,饲养1年,观察兔的反应和局部病理变化。结果肌间植入后,8只兔子切口愈合良好,1只术后19天因纳差消瘦死亡,其它7只耐受性好,1年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植入物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纤维囊级别均为1级。结论钕铁硼永磁铁经硅胶包埋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正常成人下腹壁厚度,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其对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的意义。 方法 应用B超连续测量l00例成人的下腹壁及其浅层和深层的厚度,膀胱的前后径、上下径及左右径,并测量身高、体质量、测量点到脐部的距离,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膀胱容量,分析影响下腹壁厚度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成人的下腹壁厚度(23.4±6.6)mm,95%可信区间为22.1~24.7 mm,与下腹壁深层厚度、浅层厚度和BMI、体质量、测量点到脐部的距离呈正相关(P<0.05),与膀胱容量、膀胱的上下径和左右径呈负相关(P<0.05),而与性别、身高、年龄、膀胱的前后径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应用超声测量的成人下腹壁厚度为(23.4±6.6)mm,营养状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为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对该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建立人工膀胱反射通路,重建膀胱生理反射弧的有效性.方法 取3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50~300 g;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将大鼠右侧L5前根近端与右侧S2前根远端,L5后根近端与S2后根远端在硬脊膜囊内分别行显微缝合,同时修复重建膀胱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建立人工膀胱生理反射弧.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5个月,在破坏L6~S4节段脊髓制备完全性截瘫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及膀胱内压测定.结果 18只大鼠存活至术后5个月,9只大鼠成功分离出吻合的神经根,获得实验结果.实验侧截瘫前后,单相方波(3mA、0.3ms)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均可记录到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0.10±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刺激(3mA、20Hz、5 s)S2后根,均可记录到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其波幅分别为(0.11±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经新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引出的膀胱内压分别为(6.55±1.33)cmH2O和(6.11±2.01)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截瘫前刺激S2后根,引出的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为(0.144±0.02)mV,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0.17±0.02)mV,膀胱内压为(10.77±1.78)cmH2O,均大于实验侧截瘫前后(P<0.01).而电刺激对照侧截瘫后S2后根,不能引出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膀胱内压无变化.结论 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通过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可建立完整的人工膀胱反射弧,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