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手段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凶险及治疗时机延误而最终死亡。氧化应激损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抗氧化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及其与肝衰竭疾病的相关性做综述,阐明氧化应激损伤在肝衰竭发病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进一步抗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及睡前加餐的方法进行营养干预,评估干预1个月的营养状况、肝功能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8年3—9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分为营养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0例。营养干预组按每天25~35 kcal·kg~(-1)的摄入标准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进行口服营养补充,同时给予睡前200 kcal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加餐。对照组自主饮食,不进行营养干预。结果:营养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平均上臂肌围及握力增加(P均<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从65%降至35%(P <0.01);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 P<0.01);腹水及腹腔感染发生率降低(P均<0.01)。干预1月后,营养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上臂肌围及握力增加(P<0.05; P<0.01);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升高(P均<0.01),腹水发生率降低(P<0.05)。营养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9.8±2.4) d,较对照组(12.6±3.7) d明显减低(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睡前加餐,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特别是蛋白质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继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菌种特点及临床易发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选取33例住院后继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继发呼吸道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与其基础病多、免疫功能低下、高血糖、大量广谱抗菌素的使用、住院时间过长及各项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努力提高此类患者的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抗菌素,加强真菌感染的认识,有效减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宿主因素、病毒因素、病毒应答模式以及干扰素(IFNα)种类和用药时间对老年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寻找预测老年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60例年龄≥60岁丙型肝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HCV RNA定量及基因型、IFNα种类、病毒应答模式以及病毒阴转后用药时间等因素与SVR的关系.结果 SVR组与非SVR组性别、年龄和BMI无统计学差异;SVR组HCV RNA定量显著低于非SVR组(t=4.209,P=0.022),ALT或AST显著高于非SVR组(t=15.724,P=0.006;t=10.549,P=0.003);HCV RNA定量<1×105 IU/ml组SVR率显著高于HCV RNA定量≥1×105 IU/ml(χ2=6.801,P=0.009);基因1b型SVR率为56.8%,低于非1b型(60.9%);PEG IFNα-2a组SVR率为62.5%,普通IFNα-2a组SVR率为5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9,P=0.484);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患者95%获得S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患者68.4%获得SVR;IFN治疗时间≥72周SVR率82.8%,复发率6.9%;HCV RNA定量阴转后用药≥40周患者复发率3.2%.结论 老年患者抗病毒治疗前低HCV RNA定量、ALT及AST≥2倍正常上限(ULN),HCV RNA非1b型患者可获得较高SVR.RVR比EVR患者SVR率高约30%,延长病毒阴转后用药时间可提高SVR.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线粒体损伤的角度探讨ACLF存在的能量代谢障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三组,ACLF组、NAC组各15只,正常组10只,制作ACLF模型,NAC灌胃作抗氧化模型.留肝组织及血液标本,梯度离心分离线粒体,ELLSA法测线粒体Cyt C、荧光酶标法测MPTP RFU;酶标法测肝组织、血浆GSH、MDA、SOD.结果 ACLF组肝组织、血浆MDA明显高于正常及NAC组(P<0.05);NAC组MDA高于正常组(P <0.05);ACLF组血浆GSH、SOD低于正常及NAC组(P<0.05);三组Cyt C为正常组最高、ACLF组最低(P<0.05);三组MPTP为ACLF组最高、正常组最低;MPTP与Cyt C、ATP呈负相关(r=-0.858,-0.799);Cyt C与ATP呈正相关(r=0.78).结论 ACLF大鼠处于氧化应激损伤,Cyt C外流入胞质可能是ACLF发生能量代谢障碍的原因之一;NAC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剑  王克菲  贾琳  孟庆华 《肝脏》2014,19(1):39-4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皮质醇(COR)量特点。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107例和同期慢性乙型肝炎18例,取空腹清晨7时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皮质醇结核球蛋白(CBG)、血常规、肝功能、HBV指标,公式计算游离皮质醇(FC)。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OR量(18.72±6.60)μg/dL,乙型肝炎肝硬化COR量(14.20±7.55)μg/dL,P=0.002;COR量Child-Pugh分级A级(15.11±5.56)μg/dL,B级(14.88±6.96)μg/dL,C组(12.68±8.36)μg/dL,P=0.006。ACTH量Child-Pugh分级A级(35.42±24.49)pg/mL,B级(26.57±15.72)pg/mL,C组(19.65±10.72)pg/mL,P=0.0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COR量显著低于慢性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丘脑-垂体-肾上腺调节轴受损,调节轴受损程度与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基本资料患者,男,29岁,因"乏力、肝功能异常2月余"于2011年10月入住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患者2月前服用他巴唑40 mg/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1月后出现乏力、恶心于当地就诊,化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1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色液晶技术测量了阵列冲击靶面的局部换热系数。获得了冲击雷诺数为5000、10000、15000、20000、25000时三种不同出流方式时的靶面换热系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双侧出流时,靶面的平均换热系数比单侧出流要高;不同方式的单侧出流,由于产生的横流强弱作用不同,所以靶面的平均换热系数也有所不同。不同出流方式时,靶面的局部换热系数均随冲击雷诺数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戊型肝炎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一例急性戊型肝炎合并HPS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检索近年来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病例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基础上继发HPS,以发热、Hb进行性下降为主要表现,进一步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符合HPS诊断;给予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病情显著好转。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戊型肝炎合并HPS病例较少,由于HPS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有一定难度,早期具有非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且涉及多个学科,起病时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及血生化检查也需一定时间。结论 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排除合并细菌、病毒感染、超敏反应及药物热后,若同时伴有无法用原发疾病解释的其他系统临床表现,如贫血、出血性疾病等,应警惕H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