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与早期发现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细胞角蛋白20(CK20)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可以用于早期诊断膀胱癌并判断预后的肿瘤标记物.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对6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K20的检测和结果的分析,探讨CK20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分期的关系及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9岁。因右侧面部疼痛伴麻木半年入院。体检右面部肿胀隆起,质硬。右眼上移伴眼球突出,角膜反射消失。CT显示右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伴顶前、外侧壁骨质破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行右上颌窦肿瘤根治术。切除病灶送病理检查,确诊为“上颌窦恶性蝾螈瘤”。术后2年6个月患者出现进行性加剧胸痛,胸闷伴发热,咳嗽,同时右侧面部麻木,无法运动。诊断为“恶性蝾螈瘤术后胸腔转移”。入院经放疗后症状有所缓解。3月后行胸腔探查术。术中见整个右胸腔充满灰白色鱼肉状肿瘤,切除肿瘤伴术中放疗。患者术后28h…  相似文献   
3.
胃血管球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患者女,65岁,反复脐周腹痛15年,偶有反酸,恶心呕吐。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窦部占位,黏膜下良性肿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hamartin和tuberin蛋白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3例正常肾组织和8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中上述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43例正常肾组织中hamartin和tuberin均阳性;在8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hamartin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tub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93.75%。结论 Hamartin和tuberin蛋白的失表达可能与部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发生有关,散发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相关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罕见,文献[1]报道不足50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名肾EAML患者的12例肾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1名患者年龄25~52岁,中位年龄36.2岁。其中5人无症状,5人主诉为腰部酸痛,1人表现为发热。肿瘤直径1.3~17cm,平均9.2cm。术前6例疑为肾癌(RCC)。组织学表现肿瘤以增生的上皮样细胞为特征,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可见;可伴有出血、坏死。12例肾EAML中小细胞型6例,大细胞型3例,中间型3例,均伴有经典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图像。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SMA和HMB45(+),AE1/AE3、EMA、CD10、CD34、S-100和CD117均(-),1例Ki-67(+)。术后6名患者得到随访(平均24个月),均健在。结论肾EAML的特征以上皮样细胞增生为主,临床和组织学易与RCC或其他肿瘤相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瘤细胞不典型增生、核分裂、出血和坏死,甚至肾静脉内瘤栓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潜能,但不能作为诊断恶性的依据,诊断恶性必须要有明确的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8.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ittoral cell angioma,LCA)又称脾衬细胞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仅发生于脾脏的良性血管源性肿瘤,自Falk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以来,迄今国内、外文献仅报道40余例[1-17]],绝大多数病例伴有各种肿瘤及慢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膀胱顶部或前壁粘膜下:本文报道二例并探讨该肿瘤病变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结果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像易见.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特殊染色AB/PAS部分瘤细胞阳性.免疫组化显示,AE1/AE3、EMA、CEA、CK7、CK20、Vs38c和Ki-67均阳性;vimentin、LCA、CD20、CD3、CD79α、κ、λ、CD99、MPO、肌间线蛋白、肌动蛋白、CD68、S-100、HMB45和PSA均阴性.随访6年3个月患者健在.结论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罕见,需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