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项针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动脉狭窄程度、脑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清ET-1、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Vm、Vs大于对照组,RI、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治疗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效果较好,可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脑侧支循环及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8例中风先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4例患者为研究组,4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同时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电项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合酶(iN 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 CAM)-1、血小板黏附性(PAdT)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定患者头颈部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水平,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测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研究组血清NSE、iNOS、TXB2、AngⅡ、PAgT、PAdT、sVCAM-1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BDNF、NO和Vm、V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RI、血管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3.
白塞氏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复发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当白塞氏病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是白塞氏病较为少见且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神经白塞氏病根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不同分为中枢型神经白塞氏病与周围型神经白塞氏病。神经白塞氏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依据损害部位又可分为实质型神经白塞氏病和非实质型神经白塞氏病。本文报道1例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实质型神经白塞氏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言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旨在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寻求一种疗效确切的临床治疗模式。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8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及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作为疗效评判依据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的变化。结果:言语康复训练治疗18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2例。结论:言语康复训练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入睡后发作性呼吸停止伴意识不清,四肢强直2d于2006年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2月8日夜间首次出现睡眠后呼吸停止,面色青紫,四肢强直,家人将其推醒后,面色迅速转为正常,无其他不适反应。睡眠后症状再次出现。在本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丙戊酸钠片0.2g口服,3次/d,病情不见好转。既往2年前出现左上肢持续性蚁走感,尤以睡眠后加重;3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尿床,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平时阵发性头痛、头晕,颈部活动有发沉感。患者为第三胎,双胞胎,顺产,妹妹已送人,无法找到,母孕期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初潮及月经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6.
"针灸止痛",疗效肯定,然笔者发现有时应用点穴治疗疼痛快于针灸,且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等特点.笔者在临床应用点穴治疗各类疼痛性疾病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疾病、不同部位疼痛应用不同的点穴方法治疗有针对性强、止痛效果快的优点.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芪参还五胶囊对缺血大鼠脑组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安慰剂对照组和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突触数目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神经元突触数目减少,突触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差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遭破坏,芪参还五胶囊对缺血后大鼠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头舌针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旨在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寻求一种疗效确切的临床治疗模式。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针刺组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率为75%,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舌针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3岁,农民.就诊日期:2012年3月10日23:00时.主诉:突发舌肿、舌僵、言语费力4h.近期因父亲病重,加之家务事繁忙劳心,于晚间19:00左右觉舌尖疼痛,局部发红,自认为"上火",在家中口服三黄片治疗,后渐觉舌胀、舌僵、舌体活动不利,无胸闷、憋气等其他不适,由当地医生陪送来我院口腔科就诊.口腔科怀疑是脑血管病,转至我科,时已夜间23:00.  相似文献   
10.
各种以疼痛为主诉的病症临床较常见,有一类疼痛性疾病,在肌表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以此痛点为中心向周围或沿肌肉、神经根扩散,笔者应用痛点左右对应、前后对应的方法治疗该类疼痛症状,取得针到痛解的良好效果,今总结在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间在门诊及病房工作中应用此种方法治疗的各类痛症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