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王付荣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6):3206-3212
通脉方是由葛根、丹参和川芎3味药按质量1∶1∶1组成的复方。该文研究通脉方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苷元、芒柄花素、5-羟基芒柄花苷、芒柄花苷、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染料木苷、葛根素、芒柄花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澳白檀苷、葛花宁、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泰国野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芒柄花素-8-C-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染料木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6″-O-β-D-木糖基葛根素、鹰嘴豆芽素A-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甲氧基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大豆苷元-7-O-α-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肠的吸收转运。采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通脉方中上述25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或从BL侧到AP侧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法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_(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比较。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由AP侧到BL侧的P_(app)分别为(2.55±0.03)×10~(-5),(3.06±0.01)×10~(-5)cm·s~(-1);由BL侧到AP侧的P_(app)分别为(2.62±0)×10~(-5),(2.65±0.11)×10~(-5)cm·s~(-1)。与本试验中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P_(app)(2.66±0.32)×10~(-5)cm·s~(-1)和呈难吸收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P_(app)(2.34±0.10)×10-7cm·s~(-1)比较,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与普萘洛尔在同一数量级;其他化合物与阿替洛尔在同一数量级。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的P_(app AP→BL)/P_(app BL→AP)分别为0.97,1.15。可以预测,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属于良好吸收的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属于吸收不良的化合物。5-羟基芒柄花苷、染料木苷、澳白檀苷、葛花宁和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P_(app AP→BL)/P_(app BL→AP)分别为0.18,0.28,0.45,0.38,0.49,推测它们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外周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不易损伤血管,便于按时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等优点,同时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我科于2004年至今共使用静脉留置针280例,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8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00例,年龄32~89岁,留置时间在22~76 d。使用原因主要为抢救危重患者、静脉化疗、静脉高营养、消化道出血及长期需要输液患者的治疗。1.2方法选用贝郎公司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常选择四肢表浅静脉,如前臂静脉,大隐静脉,必要时选贵要静脉或头皮静脉。体位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和大豆苷元6个异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Dikma EasyGuardC18保护柱(20 mm×4.6 mm,5μm);以0.5%醋酸乙腈-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为25℃。结果:6个异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6.25~200μg.mL-1(r=0.9998);葛根素,31.25~1000μg.mL-1(r=0.9996);3'-甲氧基葛根素,6.25~200μg.mL-1(r=0.9999);葛根素芹菜糖苷,6.25~200μg.mL-1(r=0.9998);大豆苷,6.25~200μg.mL-1(r=0.9995);大豆苷元,1.25~40μg.mL-1(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43%~103.9%,RSD均在0.40%~4.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通脉方中6个主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胸痛持续时间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出现严重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胸痛持续时间分组,胸痛≤12 h患者138例,胸痛12 h患者42例。比较两者性别、年龄、血糖、血压、心率、病史、Killip分级、多支血管受累、白细胞升高、溶栓和PCI治疗、30 d内终点事件等情况。结果:胸痛持续时间不足12 h和超出12 h在性别、平均年龄、入院时心率、入院血糖、血压、病史、多支血管受累、白细胞水平升高方面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12 h患者溶栓和PCI治疗率低于胸痛≤12 h患者(P0.01);胸痛12 h患者Killip分级为Ⅱ~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胸痛≤12 h患者(P0.01);胸痛12 h患者30 d终点事件发生率为高于胸痛≤12 h患者(P0.01)。结论:胸痛持续时间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胸痛时间超出12 h患者其预后明显差于胸痛短于12 h患者。  相似文献   
5.
通脉方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通脉方(葛根、丹参、川芎)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示范。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通脉方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I(1)、隐丹参酮(2)、二氢丹参酮I(3)、芒柄花素(4)、原儿茶醛(5)、大豆苷元(6)、反式-阿魏酸(7)、芒柄花苷(8)、5-羟基芒柄花苷(9)、洋川芎内酯H(10)、葛根苷D(11)、染料木苷(12)、大豆苷(13)、3’-甲氧基葛根素(14)、芒柄花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5)、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澳白檀苷(17)、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鹰嘴豆芽素A-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9)、葛根素(20)、蔗糖(21)、腺嘌呤核苷(22)、葛根素芹菜糖苷(23)、3’-羟基葛根素(24)、3’-甲氧基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5)、大豆苷元-7,4’-O-葡萄糖苷(26)、3’-甲氧基大豆苷(27)、芒柄花素-8-C-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8)、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9)、染料木素-8-C-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0)、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31)、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32)、3’-羟基葛根素芹菜糖苷(33)、6″-O-D-木糖基葛根素(34)。结论:综合以上及葛根、丹参、川芎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通脉方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类,来源于组方中的葛根;3个丹参酮类化合物来源于组方中的丹参;洋川芎内酯H来源于组方中的川芎。虽然单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在复方中皆有体现,但主要是君药葛根的化学成分。16,17,29为首次从葛根及葛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不易被发现,出现症状时大多失去手术机会[1]。由于肝细胞癌结节90%血供来自肝动脉,10%血供来自门静脉,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行栓塞治疗(TAE)或化疗(TAI)已成为不适合手术的进展期肝癌的首选疗法。治疗期间优质的护理对治疗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原发肝癌患者共43例,均为我院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肿瘤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0~71岁,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夜交藤(Caulis Ploygoni multiflori)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对夜交藤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1HNMR 13C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大黄素甲醚(Emodinmono methyl ether Ⅰ)、大黄素(Emodin 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Ⅲ)、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eion-8-O-β-D-glucoside Ⅳ)、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side Ⅴ)、(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 Ⅵ).结论Ⅳ、Ⅵ为首次从该药用部位获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通脉方中异黄酮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脉方是由葛根、丹参和川芎3味药按质量1∶1∶1组成的复方。本文研究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等25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清除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自由基的活性。方法: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25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通脉方中的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3'-甲氧基大豆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9.9±0.6)、(13.7±1.4)、(57.3±1.2)和(66.4±2.3)μmol·L-1。在同样条件下,阳性对照药丁羟甲苯和抗坏血酸的IC50值分别为(75.4±6.9)和(16.5±1.6)μmol·L-1。结论:本研究结果能够预测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3'-甲氧基大豆苷可能是通脉方生物活性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何首乌及夜交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首乌又称首乌、赤首乌,异名地精,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我国四川、湖南、贵州、河南等省区,生于灌木丛中、山脚阴处或石隙中[1]。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是滋补肝肾的常用中药,也可用于风湿痹痛和疮疹瘙痒。近年来研究发现,何首乌在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抗菌、造血和改善心血管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2,3],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从而对何首乌的研究也更趋活跃,尤其是在化学成分、药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夜交藤(Caulis Ploygoni multiflori),又名首乌藤,为常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