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泛素化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表达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非手术驱动基因阴性接受化疗的肺腺癌患者150例(肺癌组),均给予标准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名(健康组),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2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STAT3、UCH37水平,分析 STAT3、UCH37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化疗前肺癌组外周血STAT3、UCH3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化疗有效率为57.3%。有效组化疗后外周血有核细胞中STAT3、 UCH37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化疗后外周血有核细胞中STAT3、UCH3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TAT3评估肺癌化疗有效的敏感度为83.72%,特异度为84.38%,准确度为84.00%;UCH37评估肺癌化疗有效的敏感度为80.23%,特异度为78.13%,准确度为79.30%;STAT3联合UCH37评估肺癌化疗有效的敏感度为95.35%,特异度为92.19%,准确度为94.00%,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UCH37在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这两种基因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有核细胞中STAT3、UCH37水平变化与疗效有关,STAT3、UCH37可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且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1岁,因间断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10天于2011年1月23日入住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量多不易自止,同时发现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少量鼻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第1~5天)、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第1天10g,第2天25g)及输注血小板悬液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抽样选取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600例,使用随机数法将6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中男性108例,女性192例;平均年龄为(63.48±7.13)岁,干预组中男性134例,女性166例;平均年龄为(62.75±7.20)岁.对照组不进行管理.对干预组运用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前后,分别测定2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收缩压、收缩压、体质指数等的平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收缩压、收缩压、体质指数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的、一体化的、多方位管理的模式,充分利用各方的医疗资源,可以有效地长期控制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王亚倩 《社区卫生保健》2010,(6):397-398,405
目的了解廊下镇6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患病情况,评价白内障盲的社会负担。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廊下镇12个村委、1个居委会1119名60岁以上人老人进行视力和眼科检查。结果白内障患者552人,患病率为49.3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46.02%和50.85%,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P〈0.05)。白内障盲社会负担率为5.99%。结论金山区农村白内障患病率高、社会负担率较大,应该加强金山区老年人的白内障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疫情期间志愿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3月,通过网络平台,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金山区辖区内384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SS-10)、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受试者的应激状况、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服务需求开展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3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01%。检出应激症状阳性101人(占27.98%),焦虑症状阳性65人(占18.01%),抑郁症状阳性67人(占18.56%),同时具备两种及以上阳性症状的心理健康高危人群61人(占16.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周志愿服务时间12 h以上是应激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00,P<0.05),对新冠肺炎熟悉是发生焦虑(OR=2.507)、抑郁(OR=2.674)和高危心理状况(OR=2.742)的危险因素(P<0.05)。有应激、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健康状况高危人群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更为强烈(P<0.05)。结论疫情发生初期,上海市金山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心理健康尚好。在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时,要关心志愿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合理的休息制度、个人防护保障和社会支持制度,同时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的宣教,提供必要的心理保健服务,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及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方法肺癌患者289例,其中国际抗癌联盟Ⅰ期及原位癌85例(Ⅰ期组),Ⅱ期145例(Ⅱ期组),Ⅲ期59例(Ⅲ期组),均行根治性切除术。3组术后7 d内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记录DVT发生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结果289例术后发生DVT 21例,发生率为7.27%;Ⅲ期组DVT发生率(16.95%)高于Ⅰ期组(1.18%)、Ⅱ期组(6.90%),且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Ⅰ、Ⅱ、Ⅲ期组术后7 d血小板计数[(224.8±11.7)×10^9/L、(214.5±10.6)×10^9/L、(224.8±12.2)×10^9/L]、纤维蛋白原[(4.0±1.2)、(3.7±1.5)、(4.1±1.3)g/L]、PT[(11.9±3.2)、(10.5±1.1)、(11.0±1.6)s]与术前[血小板计数:(211.4±8.7)×10^9/L、(204.5±9.5)×10^9/L、(221.1±10.2)×10^9/L;纤维蛋白原:(3.8±1.0)、(3.5±1.1)、(3.6±1.2)g/L;PT:(11.8±2.1)、(10.8±1.6)、(10.7±1.5)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组间术前、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期组术前血清D-D[(0.5±0.4)、(0.5±0.3)、(0.5±0.1)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2±0.1)、(2.8±0.2)、(4.5±0.6)g/L]均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7 dⅢ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Ⅰ期组与Ⅱ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UICC分期越高,术后DVT发生率越高,检测血清D-D水平有助于评估肺癌患者术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64 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前提下通过随机法 分为对照组(32 例:帕罗西汀治疗)与观察组(32 例: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组治疗后 5– 羟色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88 %)比对 照组(78.13 %)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 3 个疗程后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长、觉醒次数等睡眠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 %)比对照组(9.38 %)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致病菌角度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例RVVC患者阴道和肛管的菌株,经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有17例为白念珠菌并入选研究。三色荧光分别标记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引物,PCR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Gene Scan软件扫描获取片段精确长度,Genotype软件基因分型。结果分离自17例患者阴道和肛管的白念珠菌,采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法,基因型彼此相同。结论 RVVC患者阴道的菌株可能从肛管移行而来,这可能是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飞  曹萍  吴颖  董跃兰  霍克克  王亚倩 《重庆医学》2013,42(13):1466-1467,1470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和肛管念珠菌的异同。方法收集30例RVVC患者阴道和肛管的菌株,三色荧光分别标记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引物,PCR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GeneScan软件扫描获取片段精确长度,Genotype软件基因分型。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阴道和肛管的菌株为白色念珠菌,且基因型彼此相同。结论 RVVC患者阴道的菌株可能从肛管移行而来,这可能是导致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中医针刀门诊颈性眩晕患者64例,采用针刀治疗,每次选择10个点,每周治疗1次,共7次.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的眩晕评分为(12.60±0.25)分,治疗后为(23.89±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8,P<0.05).治疗后的改善指数为0.47,改善明显(t=15,P<0.05).结论: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