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唐都医院自2001年至2005年对36例术后复发的囊性颅咽管瘤病人进行立体定向囊内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26例,女10例,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认为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caspase3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在离体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观察给予氧合血红蛋白(OxyHb)处理以及给予caspase3拮抗剂或TRAIL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者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相比,单纯OxyHb处理以及OxyHb+TRAIL处理后,血管内皮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TRAIL能够上调OxyHb刺激诱导的caspase3表达(P〈0.0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OxyHb处理后,血管内皮TRAIL表达显著上调(P〈0.05)。但是,和OxyHb处理相比,caspase3拮抗剂Ac—DEVD—CHO(ADC)不能明显改变OxyHb刺激诱导的TRAIL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TRAIL能够促进SAH后OxyHb刺激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在凋亡的级联反应过程中,TRAIL能够活化下游caspase3,从而启动凋亡过程。因此,TRAIL及其受体在SAH后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中,应用微电极(MER)记录、分析针道沿途各核团电生理学特性,确认STN内各亚区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界并制图,为提高靶点定位的精确度提供依据.方法: STN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30例,植入刺激电极45个.在影像学定位基础上,应用MER记录、分析各核团细胞电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值、背景噪声,有无诱发放电、微刺激反应,所获数据结合CT/MRI资料,参考Schaltenbrand-Wahren脑图谱行针道制图,描画STN内部运动亚区和非运动亚区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界,确定最终理想靶点.结果: 记录131个针道并制图,平均每个针道记录时间20 min,每植入1个刺激电极需记录2.91个针道.STN细胞电信号为高频、高幅及背景噪声较高的簇状放电,平均放电频率(49±13) Hz,平均细胞密度(5.8±1.4) 个/mm,上、下界间平均长度(5.8±0.8) mm;运动相关细胞多位于背外侧部,下肢偏内侧,上肢偏外侧,亦可记录到"震颤同步细胞".最终靶点与初步靶点的更换率为89%.结论: 术中应用MER针道制图,可更精确地确认STN内运动亚区和非运动亚区的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界,提高了靶点定位的精确度,也有助于对基底节各神经核团电生理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伏隔核的外壳部和核心部毁损对大鼠吗啡觅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伏隔核对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伏隔核内不同区域在形态学、神经化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目的分析伏隔核各亚区(外壳、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定向毁损对大鼠成瘾行为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大鼠通过吗啡强化形成条件性地点偏好,在反应稳定后,使用直流电对大鼠进行外壳部或核心部毁损(或空白对照).待大鼠恢复后进行吗啡复燃,并测试其地点偏好数据.主要观察指标位置偏爱箱内最大停留时间.结果在7 d内,所有外壳毁损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均重新建立起了与毁损前相同的条件性地点偏好,最大停留时间分别为(647±46)和(662±29)s,均达到术前水平.但是,伏隔核核心部毁损却导致觅药行为的明显减退,最大停留时间由术前的(650±30)s减至术后的(463±40)s,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95,4.17;P<0.05).结论在药物相关刺激条件下,伏隔核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各部位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讨论苍白球各部分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03/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9例,行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手术过程中应用微电极记录沿途苍白球外侧部和内侧部神经元单细胞放电信号,建立峰间期时间序列,分别计算其相关维数及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其差异。结果:苍白球外侧部是相关维数5.5~6.4维的复杂动力学系统,而苍白球内侧部为3.7~4.6维。苍白球外侧部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36~0.45,苍白球内侧部为0.25~0.32。苍白球内侧部及外侧部神经元峰间期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均为正值。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峰间期时间序列的相关维数(4.18±0.32)及最大Lyapunov指数(0.29±0.02)均低于苍白球外侧部神经元(分别为6.03±0.31和0.41±0.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7,3.22;P均<0.01)。结论:帕金森病苍白球内侧部及外侧部电活动均具有混沌特性,但与苍白球外侧部相比,苍白球内侧部自由度更低,说明苍白球内侧部较外侧部提供更多的帕金森病病理情况下的电生理活动信息,也间接证明了帕金森病内侧苍白球存在神经元同步化放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伏隔核对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伏隔核内不同区域在形态学、神经化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目的:分析伏隔核各亚区(外壳、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定向毁损对大鼠成瘾行为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大鼠通过吗啡强化形成条件性地点偏好,在反应稳定后,使用直流电对大鼠进行外壳部或核心部毁损(或空白对照)。待大鼠恢复后进行吗啡复燃,并测试其地点偏好数据。主要观察指标:位置偏爱箱内最大停留时间。结果:在7d内,所有外壳毁损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均重新建立起了与毁损前相同的条件性地点偏好,最大停留时间分别为(647&;#177;46)和(662&;#177;29)s,均达到术前水平。但是,伏隔核核心部毁损却导致觅药行为的明显减退,最大停留时间由术前的(650&;#177;30)s减至术后的(463&;#177;40)s,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95,4.17;P&;lt;0.05)。结论:在药物相关刺激条件下,伏隔核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探讨Parkin基因缺失突变在家族性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特点、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家族性PD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rkin基因外显子4,6,7,10缺失情况,观察外显子的缺失分布及缺失率,并结合PD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家族性PD患者36例有10例外显子缺失突变,其中外显子4缺失8例,6和7缺失各1例,缺失突变率为27.8%,外显子10未发现异常,对照组中无缺失突变;有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的手术疗效较好.结论: Parkin基因外显子4,6,7缺失突变是我国家族性PD的致病原因之一,PD患者的手术效果与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前颅窝底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个病例术中均进行一期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其中39例使用钛网为修补材料,12例使用自身颞骨修补,术后定期随访,并行CT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至12个月,1例死亡;1例术后2周复发脑脊液漏,经腰大池置管引流2周后消失;1例颅内感染;1例眶颅穿通伤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眶内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其余47例恢复良好,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可有效防治前颅窝底骨折后引起的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膜性重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国产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 选择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骨缺损患者60例,按照双盲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试验组:采用国产钛网,西安康拓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型号:KT-01).(2)对照组:采用同类已上市的美国OsteoMed L.P.公司生产的钛网固定系统(商品名:OsteoMed M3系统).患者术前均行头部CT薄层扫描并行三维重建,钛网经过计算机辅助进行个体化塑形,术后7 d、30 d、90 d进行随访,观察2种钛网在稳定性、牢固可靠性、强度和伤口的愈合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差异.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90 d,无脱落病例,均纳入了统计分析.2组均无钛钉松动、钛网边缘翘起或钛网移位等情况发生,无修补失败病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均为100%,2组总体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16.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钛网组织相容性和影像相容性均良好,其稳定性、强度、术后的美观性指标与已上市同类产品无显著差异,具有同样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应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和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对照研究DBS和PVP对PD患者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的疗效。方法应用CT影像学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结合的方法进行靶点定位,为11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26例患者进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经过至少6个月的随访并行UPDRS评分。结果11例同期进行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及26例分期进行双侧苍白球毁腹后部毁损术患者术后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症状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DBS手术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评分下降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侧同期DBS是目前治疗PD相对较好的方法,双侧电极植入在改善肢体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控制、改善中轴症状,在治疗中晚期PD患者方面较PVP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