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4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接受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12周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标准餐后2 h血糖(2hPPG)和胰岛素(2hPINS)、高敏C反应蛋白(hCRP)、白介素6(IL-6),采用HOMA2model公式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12周时FPG、HbA1c和CRP均较治疗前基线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下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降低血中hCRP水平,IL-6无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后的血糖变化特征。方法将42例风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顿服组(21例)和分餐组(21例)。所有患者在口服糖皮质激素前后均每天监测8次血糖(测早、中、晚三餐前后+睡前21:00+次日凌晨3点)。然后分别给两组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7 d,顿服组在每日上午7:00口服,分餐组分三餐(7:00,11:00,18:00)口服。对患者在口服糖皮质激素前、顿服组、分餐组血糖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风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前血糖以早餐后升高为主,顿服组血糖以下午和晚上升高为主,分餐组血糖以中餐后升高为主。结论分次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更容易控制且较平稳。  相似文献   
3.
DM2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者(NC)25人,行标准餐实验,测定Leptin及空腹、餐后0.5小时、餐后2小时血糖(Plasma glucose,PG)及胰岛素(insulin,Ins),同时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初诊DM2患者30例给予二甲双胍0.5bid治疗12周,复查上述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DM2组Lepti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P<0.05),肥胖患者高于非肥胖者。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DM2组FPG、0.5hPG、2hPG、HbA1c、TG、CH、HOMA-IR、Leptin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DM2患者FPG、0.5hPG、2hPG、HbA1c、TG、CH、HOMA-IR、Leptin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8月-2008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4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接受罗格列酮加二甲双胍为期12周治疗。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血清胰岛素(serum insulin,FINS)、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blobin,HbA1c)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2hours blood glucose,2hPPG)和胰岛素(postprandial2hours insulin,2hPINS)。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2模型公式评价。结果 12周时FPG、FINS、2hPINS、HbA1c均较治疗前基线时下降,分别为(8.16±2.37)mmol/L与(6.57±1.90)mmol/L,(8.84±8.07)mU/L与(7.28±6.84)mU/L,(26.87±3.13)mU/L与(20.18±13.25)mU/L,7.60%±1.71%与6.79%±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2.77±0.90与3.74±1.61,P〈0.05)。其余代谢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加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不增加体重,无低血糖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牛颜丽  吴国富  袁靖  王峰 《浙江医学》2019,41(6):563-567,59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赖脯胰岛素25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新诊断T2DM患者10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组(LIRA组)55例和单纯预混速效胰岛素治疗组(INS组)52例。LIRA组予赖脯胰岛素25(起始剂量0.3~0.5U/kg)联合利拉鲁肽(0.6mg,1次/d)强化治疗;INS组予赖脯胰岛素25(起始剂量0.4~0.6U/kg)强化治疗;两组均同时联用二甲双胍1500mg/d,治疗12周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随访至24、48周观察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1)最终103例完成随访(INS组49例,LIRA组54例);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1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时LIRA组与INS组相比体重减轻(P<0.05),2hC肽(2hCP)升高更明显(P<0.05)。(2)24周时LIRA组与INS组相比,2hPG、HbA1c、体重显著为低(P<0.05或0.01);LIRA组空腹C肽(FCP)、2hCP显著高于INS组(P<0.05或0.01)。(3)48周时LIRA组FPG、2hPG、HbA1c、体重显著低于INS组(P<0.05或0.01);而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FCP、2hCP水平高于INS组(P<0.05或0.01);LIRA组临床缓解率(单纯2hPG临床缓解及FPG、2hPG、HbA1c均临床缓解)高于INS组(P<0.05)。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在二甲双胍加赖脯胰岛素25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强化治疗有利于胰岛功能持续改善,维持血糖达标,延长临床缓解期,同时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2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和U-mALB的测定,根据患者的HbAlc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6.5%)、B组(6.5%~8.0%)、C组(>8.0%).比较三组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在A、B、C各组间U-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956、15.465、9.154,均P<0.01);HbAlc与U-mALB呈正相关(r=0.591,P<0.05).结论 监测HbAlc和U-mALB,能及早发现糖尿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院内分泌科收治原发性及假性甲旁减各1例,皆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59岁。因反复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8^+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其发作时表现为双眼凝视,牙关紧闭,无口吐白沫,二便失禁,持续约20S左右,近1个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亦长达3~4min,伴有舌咬伤,曾在当地医院以癫痫诊治,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2岁,因头昏,乏力2年,加重10天入院。2年前患者因口干、头昏、乏力,体重下降5kg,无发热、多汗、多食、易饥饿,院外查空腹血糖7.8mmol/L,诊断糖尿病,间断口服降糖药(具体不详)2月,偶查空腹血糖5~8mmol/L,症状好转,自行停药,无特殊不适,未再监测血糖。10天前无诱因头昏、乏力加重、纳差、恶心、轻微咳嗽、少许白色黏液痰,无呕吐、冒酸、发热,无尿路刺激症状,大便正常,院外查空腹血糖5.4mmol/L,以糖尿病收入院。病史中无心累、气紧、双下肢浮肿、吞咽不适,无黑大便。既往史:30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160/95mmHg,曾服罗布麻,未测血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家族史无特殊。查体:无特殊。入院后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隐血试验,胸片,彩超,ECG,Holter,均正常。入院诊断:①颈椎骨质增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②肺部感染;③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④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聚集。本文重点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定义及诊断。  相似文献   
10.
对空蝶鞍综合征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误诊l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男,66岁。因怕冷、乏力2^+a,加重2d于2006-02-15我院。患者2^+a前无原因出现怕冷、乏力,未予诊治。入院前5个月因咳嗽、胸闷收入外院,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双下肺胸膜粘连。心脏超声:心前区心包积液1cm。胸水检查:腺苷脱氨酶(ADA)6.10U/L,蛋白38.7g/L,葡萄糖5.8mmol/L,乳酸脱氢酶(LDH)162U/L。甲功:TSH7.87mIU/L(正常值0.3~5),TT30.55nmol/L(1.3-3.1),TT422.33nmol/L(68~172),FT31.27pmol/L(3.6~7.5),FT:2.21pmol/L(13~23),RT30.15nmol/L(0.4~1.05)。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心包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未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仅给予抗结核及强的松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