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对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的脓毒症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ICU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152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血流感染组,分别观察患者入科后第1天的外周血PCT、CRP、内毒素和三者联合后的水平在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1)共收集血流感染病例152例,革兰阴性菌共93例(61.18%),以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3例(28.29%),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8.55%);真菌16例(10.53%).(2)对三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进行比较,革兰阴性菌组内毒素阳性60例(64.52%),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组均未检测到内毒素阳性值.革兰阴性菌PCT为7.760 (3.365,28.585) ng/mL,革兰阳性菌为0.705 (0.265,3.225) ng/mL,真菌为1.245 (0.543,1.998) ng/mL,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P在革兰阴性菌为(126.01±66.53) mg/L,革兰阳性菌(77.58±54.21) mg/L,真菌(140.14±71.21) mg/L,血流感染真菌组升高更为明显.(3)比较各细菌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诊断效应,区分革兰阳性菌组和真菌组的ROC曲线显示,AUCPCT+CRP=0.791,PCT截点为0.92 ng/mL,CRP截点为68.00 mg/L,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95.5%;区分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的ROC曲线显示:AUCPCT+CRP+LPS=0.947,PCT截点为2.16ng/mL,CRP截点为94.10 mg/L时,内毒素阳性为截点,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区分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的ROC曲线显示AUCPCT+CRP+LPS=90.2%,PCT截点为2.68 ng/mL,CRP截点为106.5 mg/L,内毒素阳性为截点,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97.7%.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血流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联合外周血PCT、CRP、内毒素检测,与单一炎症因子相比,可明显提高对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唾液腺和泪腺损害为主,以腺管腺泡细胞凋亡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自身抗体形成在S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凶尚不完伞清楚.SS发病可分为两部分:①在易感基闪背景下,外部因素(如病毒等)参与导致外分泌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②自身抗原吸引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导致第二阶段器官明显和持久损伤[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细胞及信号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例初发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及同年龄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一步法提取mRNA,反转录至cDNA,分别用Cy5及Cy3荧光标记cDNA,与寡核苷酸片段进行杂交,采用GenePix Pro 3.0图像分析软件把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计算Cy5和Cy3两种荧光信号比率(ratio)。将有3个以上重复ratio的基因输入SAM系统。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免疫细胞及信号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疾病通路(pathway)。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通路(CD244、FASLG、CD247、GZMB、KLRD1、ICAM1)、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D79A、CD19、BLNK、CD72)、细胞凋亡通路(FASLG、PRKAR2B、FADD)中的免疫细胞相关通路及基因差异最为显著(P〈0.05),以上通路中有5个表达基因上调,7个表达基因下调。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细胞及信号相关通路有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的筛选和进一步验证将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ICU危重症患者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菌群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8月综合ICU送检尿液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菌株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细菌鉴定采用美国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VETI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除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纸片扩散法,其余均采用MIC法,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及耐药率。结果尿培养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0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07株,占35.31%,非产ESBLs菌株196株,占64.6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70.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耐药率<30.0%,同时,产ESBLs菌与非产ESBLs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危重症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但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仍是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可作为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唾液腺和泪腺损害为主,以腺管腺泡细胞凋亡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自身抗体形成在S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凶尚不完伞清楚.SS发病可分为两部分:①在易感基闪背景下,外部因素(如病毒等)参与导致外分泌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②自身抗原吸引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导致第二阶段器官明显和持久损伤[1].  相似文献   
6.
女,28岁,因间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尿频、尿急、尿痛4年加重1月于2008年6月30日入院。9年前,因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ANA阳性1:160,dsDNA阳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治疗(初始剂量为60mg,减量至15mg后长期维持)。4年前,开始多次发作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合并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血白细胞增高,ALT、AST、LDH增高,胃镜示:食管多发性溃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研究越来越多,MSCs可以从骨髓、脂肪组织、肾及各种胎儿组织中提取,并能横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等不同胚层的细胞。MSCs通过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作用于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基于上述多潜能分化和免疫抑制特性,MSCs可以用于移植、诱导移植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唾液腺和泪腺损害为主,以腺管腺泡细胞凋亡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自身抗体形成在S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凶尚不完伞清楚.SS发病可分为两部分:①在易感基闪背景下,外部因素(如病毒等)参与导致外分泌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②自身抗原吸引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导致第二阶段器官明显和持久损伤[1].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唾液腺和泪腺损害为主,以腺管腺泡细胞凋亡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自身抗体形成在S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凶尚不完伞清楚.SS发病可分为两部分:①在易感基闪背景下,外部因素(如病毒等)参与导致外分泌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②自身抗原吸引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导致第二阶段器官明显和持久损伤[1].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唾液腺和泪腺损害为主,以腺管腺泡细胞凋亡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自身抗体形成在S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凶尚不完伞清楚.SS发病可分为两部分:①在易感基闪背景下,外部因素(如病毒等)参与导致外分泌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并表达自身抗原;②自身抗原吸引淋巴细胞侵入靶器官导致第二阶段器官明显和持久损伤[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