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比较分析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1个月内病死率情况,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快速充盈期和左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iR-17和miR-20a前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NA Sponge介导的miR-17和miR-20a沉默的抗白血病作用机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8种白血病细胞株中miR-17和miR-20a前体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前期构建的针对miR-17和miR-20a基因的miRNA Sponge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高表达miR-17和miR-20a的Jurkat细胞株;用CCK-8方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iR-17和miR-20a沉默对Jurka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iR-17和miR-20a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量更高;然而二者表达量与患者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17和miR-20a沉默能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同时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iR-17和miR-20a呈过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高表达的miR-17和miR-20a可通过在转录后抑制P21和E2F1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G1 —S期转换,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croRNA-15a(miR-15a)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慢病毒颗粒感染MM细胞株U266和RPMI8226,流式细胞术(FCM)分选获得稳定转染MM细胞株。CCK-8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的增殖情况;AO/EB染色、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及FCM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凋亡的情况;FCM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周期的情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miR-15a、BMI-1及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BMI-1蛋白表达。结果:获得高表达miR-15a的MM稳定转染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miR-15a高表达可抑制M M细胞(U266和RPM I8226)的增殖;AO/EB、Hoechst 33258染色和FCM结果显示,miR-15a高表达可显著诱导MM细胞(U266和RPM I8226)的凋亡,U266和RPM I8226细胞高表达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0.52%vs37.08%,59.40%vs 44.17%;同时,miR-15a高表达可诱导MM细胞(U266和RPM I8226)G1期阻滞,G1期细胞分别为(41.50±0.64)%、(45.31±0.77)%。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高表达miR-15a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的过程中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MI-1 mRNA表达则没有改变,但是Western blot结果却显示BMI-1蛋白表达出现显著降低。结论:miR-15a高表达通过诱导骨髓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其机制涉及miR-15a在转录后水平对BMI-1、BCL-2基因的负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为新生儿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腹泻患儿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A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腹泻患儿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够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