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体位对早产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美国产i-STAT手掌式血气分析仪分别对54例早产儿于生后1~4 d交替于仰卧位或俯卧位进行血气分析相关性检测.结果俯卧位时,需吸氧的早产儿PaO2、氧合指数较仰卧位明显增加,PaCO2明显降低.认为俯卧位为改善需吸氧早产儿氧合和通气功能的适宜体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在低于临床常用的电极温度下进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2)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artial pressure,TcPO2)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方法 对45名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TcPCO2和TcPO2监测,每个研究对象同时放置两个经皮监测仪,其中一个电极温度设置并保持临床常用于新生儿监测的42℃(对照组),另一个电极温度依次设置为38℃、39℃、40℃和41℃(试验组),通过配对t检验对各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对试验组的监测结果与动脉血气分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电极温度(38~41℃)试验组的TcPCO2与对照组TcPCO2r>0.9,P<0.05)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0.8,P<0.05)均呈极强的正相关。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TcPO2r=0.493~0.574,P<0.05)及动脉血氧分压(r=0.324~0.399)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所有电极温度下经皮监测均未发生皮肤损伤。 结论 较低电极温度(38~41℃)可准确监测极低出生体重儿血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取代临床常用的42℃;对于血氧分压,较低电极温度经皮监测可能有助于了解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母乳嗅觉刺激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早产儿规范护理,试验组在早产儿规范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母乳嗅觉刺激,即将浸润母乳的纱布放置于距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鼻孔2 cm处,每次喂奶前及足跟采血前均予以母乳嗅觉刺激。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经口喂养时日龄、完全肠内营养时日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呼吸暂停次数及呼吸暂停伴心动过缓次数、足跟采末梢血时心脏恢复至基线心率的时间、早产儿疼痛评分、宫外发育指标、常见并发症及住院总天数。结果 试验组在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达全肠营养时间好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例数的比较无意义,P> 0.05;试验组在体质量增长及头尾增长上好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在呼吸暂停及疼痛相关项目比较均好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在常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母乳嗅觉刺激可以降低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需鼻饲母乳喂养的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及对照组。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达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出生时体质量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泌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分泌,缩短静脉营养以及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并可以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儿转运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及相关经验探讨。方法:配备先进设备的新生儿转运专用救护车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参与双程转运危重新生儿。结果:81例转运危重新生儿中75例痊愈,占92.60%;自动出院5例,占6.17%;死亡1例,占1.23%。结论:建立安全有效的NETS,并掌握适当的转运时机及转运过程中的恰当救治,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基层医院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早产儿常见危重病,而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是引起NRDS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晚期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晚期早产儿RDS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予国产PS(珂立苏),首剂大剂量组70mg/kg,小剂量组40mg/kg。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用药后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肺部x线改变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纳入16例,两组患儿应用Ps24h后,PO2、PCO2氧合指数及x线胸片表现均较使用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大剂量组PCO2(mmHg)和氧合指数均低于小剂量组[(41.2±4.2)比(44.9±5.4),(4.8±0.8)比(7.4±2.0)],x线评分(分)优于小剂量组[(1.0±0.3)比(1.4±0.6)],应用Ps次数、肺炎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气胸发生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早产儿RDS给予珂立苏治疗时,剂量应尽量满足70mg/kg。  相似文献   
8.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它既有腰麻(SA)起效迅速,肌松完全,作用完善的特点,也可通过连续硬膜外(CEA)导管注药增加麻醉平面及延长麻醉作用时间的灵活性和便于手术后镇痛等优点.我院于2009年对妇产科180例剖官产手术采用此方法进行麻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2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将患儿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70 mg/kg)117例、高剂量组(100 mg/kg)110例,比较两组用药后1 h、6 h、12 h、24 h、48 h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的变化、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用药6 h、12 h、24 h平均气道压(MAP)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用药1 h、6 h、12 h后氧浓度(FiO2)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用药1 h、6 h、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低于标准剂量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用药6 h、12 h、24 h后氧合指数(OI)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用药次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8%,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18.80%(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时,首剂用药剂量应满足100 mg/k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肩部和上臂手术,过去我院常采用单纯臂丛(肌间沟)阻滞法麻醉,经常会遇到阻滞不全问题,给手术操作增加了难度,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从2008年,我们依据肩区和上肢神经分布的特点,采取了颈-臂丛两点阻滞法对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