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已越来越受到产科领域的关注,剖宫产后再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剖宫产率密切相关。现就我院剖宫产后再妊娠病例的分娩方式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引产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全、有效、简便地终止妊娠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开展。近年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7岁,因孕37^+2周,腹阵痛伴阴道流水4h于2008年6月1日14:20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9月13日,预产期2008年6月20日。平素月经规律,孕期自觉顺利,未产前检查,自述既往体健。20岁结婚,10年前第1胎足月剖宫产,2005年随丈夫来本地打工。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12次/min,血压22.5/11.0kPa,水肿(+),下腹正中见一纵行陈旧瘢痕,腹围104cm,宫高28cm,头位,  相似文献   
4.
子宫畸形妊娠结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畸形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不易早期发现 ,一旦妊娠后又往往伴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直接威胁母婴的安康。现就我院收治的 40例妊娠合并子宫畸形的母婴结局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分娩总数 18316例 ,其中合并子宫畸形者 40例作为观察组 ,其余 182 7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2 0~ 39岁 ,平均 2 6岁。初产妇 34例 ,有流产史者 2 0例 (自然流产 13例、人工流产 7例 ) ,经产妇 6例 (死产史 2例、剖宫产史 3例、足月顺娩史 1例 )。分娩孕周 :孕 37~ 42周 2 5例 ,33~ 37周 13例 ,孕…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7 岁,因孕37+2周,腹阵痛伴阴道流水4 h于2008年6月1日14:20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9月13日,预产期2008年6月20日.平素月经规律,孕期自觉顺利,未产前检查,自述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认识剖宫产,探讨降低剖宫产儿并发症的措施,本回顾分析了1991-2000年2794例剖宫产病例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747 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根据产前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MI<26 kg/m2),B组(26 kg/m2≤BMI<28 kg/m2),C组(28 kg/m2≤BMI<30 kg/m2),D组(BMI≥30 kg/m2),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产前体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呈增高趋势(P<0.001,P<0.05),产前BMI≥28 kg/m2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产前BMI≥30 kg/m2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危险因素;产前体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呈正相关(P<0.001).结论:对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适当控制,有利于降低产前体重,减少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建议最佳产前BMI<28 kg/m2,最高不应≥30 kg/m2.  相似文献   
8.
<正>孕妇38岁,孕2产1,因“孕37周+6,腹阵痛8h”于2019年10月30日01:30入住长治市人民医院产科。孕期产检顺利。2010年“巨大儿”剖宫产,家族无恶性肿瘤记载。入院查体:体温(T)36.6℃,脉搏(P)86次/min,呼吸(R)2 0次/min,血压(BP)1 1 0/7 0mmHg(1mmHg≈0.133kPa),体质量70kg,身高162cm。一般情况良,浮肿(-),不规律宫缩,头位,胎心好,  相似文献   
9.
198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先兆子宫破裂44例,子宫破裂21例,探讨子宫破裂早期预防必要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747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根据产前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MI〈26 kg/m2),B组(26 kg/m2≤BMI〈28 kg/m2),C组(28 kg/m2≤BMI〈30 kg/m2),D组(BMI≥30 kg/m2),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产前体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呈增高趋势(P〈0.001,P〈0.05),产前BMI≥28 kg/m2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产前BMI≥30 kg/m2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危险因素;产前体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呈正相关(P〈0.001)。结论:对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适当控制,有利于降低产前体重,减少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建议最佳产前BMI〈28 kg/m2,最高不应≥30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