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the Parkinson's KinetiGraph,PKG)腕表定量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随访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并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治疗PD患者临床资料20例,收集术前、开机1月、开机6月PKG腕表运动迟缓分数((bradykinesia score,BKS)、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PDQ-39日常活动评分,分别比较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将BKS分数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分别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做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各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两比较中,各评分中开机1月和开机6月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开机6月和开机1月相比,BK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和PDQ-39日常活动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KS评分与PDQ-39日常或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62(P=0.000),高于UPDRS-Ⅲ迟缓评分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的相关系数0.633(P=0.000)。结论 PKG腕表BKS分数能有效评估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在随访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改变中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其程控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1~12月行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10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合并有RLS分为RLS组和非RL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所有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术后1月开机并随访6月,总结DBS治疗PD患者RLS的疗效和程控策略。结果 103例PD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RLS组共有32例患者(31.07%),与非RLS组相比,病程、改良HY分级和UPDRS-Ⅲ评分显著更高(P0.05);RLS组开机后6月随访RLS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RLS组患者开机后6月程控参数较非RLS组双负刺激使用率更高,刺激触点选择下触点更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PD合并RLS率较高,STN-DBS可有效改善RLS症状,术后程控更多的选择双负模式和偏下触点。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基因表达的时空秩序与髓鞘发生和形成之间关系,采用32P-和生物素标记鼠MBPcDNA和地高辛标记人MBPcRNA探针,对发育过程中人脑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研究。Northern斑点分析结果显示:16周胎龄脑MBPmRNA表达已明显,A590值近2.0/μgRNA,随发育逐渐增加,至成年其表达增至9倍(A590值为18/μgRNA)。8~25周胎龄脊髓和延脑切片以及20、22和25周胎龄桥脑、中脑、丘脑、小脑和大脑切片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8~9周胎龄人脑脊髓前角和近延脑第四脑室底区域中,其散在细胞的核周胞浆内有MBPmRNA表达信号,该阳性细胞比少突细胞大,而且胞浆丰富,它们究竟是神经元或胶质前体仍待鉴定。在20周胎龄期,MBPmRNA表达在脊髓和延脑区骤增,并沿少突细胞突起延伸呈网状;此期桥脑该基因表达已明显,在其他脑区该表达信号也有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解剖定位在脑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电生理监测技术、解剖定位和脑运动区手术为关键词,查阅1997年5月—2013年12月关于电生理监测技术与脑运动区解剖定位在脑运动区手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解剖定位包括功能MR和影像导航。电生理监测脑功能定位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位相倒置技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皮层电刺激运动区定位、皮层电刺激语言区定位、皮质下电刺激定位运动通路。解剖定位和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运动区手术中各有利弊,目前趋势是联合应用。结论在脑运动区手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联合解剖定位可提高脑运动区解剖定位的精确度,达到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保留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作为帕金森病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疗效的潜在机制仍然不详。本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fMRI)作为工具,试图探索与DBS有关的脑功能连接模式,并通过分析大脑功能连接来阐明DBS治疗的潜在机制。方法 41例诊断帕金森病并接受DBS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收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III)数据。为了检查运动症状改善与大脑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利用fMRI数据对皮层下连接网络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来预测运动改善结果,并通过留一交叉验证法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fMRI所得脑功能连接与DBS手术临床结果存在相关性,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双侧红核与壳核的功能连接与UPDRS-III评分的术后变化之间存在显着关联(左侧:r=-0.44,P=0.0056,右侧r=-0.46,P=0.0029)。结论 大脑红核和壳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可以作为接受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MER)结果指导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程控的可行性。方法 60例PD患者在我院行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术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程控时应用术中MER结果指导策略,对照组30例术后程控按常规的逐点尝试程控策略。记录并比较两组平均开机耗时、整个开机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最终程控触点选择以及术前药物"关"期UPDRS-III评分和术后开机后药物"关"期UPDRS-III评分改善率。结果对照组开机平均耗时(130.77±12.36)min,实验组平均耗时(33.95±2.10)min,实验组耗时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开机时平均不良事件为(1.47±1.04)次,对照组平均为(2.03±0.93)次,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终选择触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药物"关"期平均UPDRS-III评分为(51.40±8.05)分,对照组平均为(55.80±9.72)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开机后药物"关"期平均UPDRS-III评分改善率为(49.93±7.15)%,对照组平均改善率为(50.87±6.8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R指导的程控方法可作为一种新的程控策略,提高程控效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术侧上肢体位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侧上肢手术体位摆放,观察组给予改良体位,比较两组N9波异常发生率以及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中移位发生率和术侧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侧上肢N9异常率(0.00%)低于对照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术侧上肢体位应用于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可显著降低病人术侧上肢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充电可远程程控3.0T核磁兼容脑深部刺激系统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刺激术后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成像及治疗机制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22年10月10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全球首例可充电可远程3.0T核磁兼容脑深部刺激系统治疗帕金森患者1例,对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1周及1年分别行3.0T颅脑核磁检查,评估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刺激器电极阻抗的稳定性。结果 术后4周开机至术后随访1年,患者运动(UPDRS-III、UPDRS-IV改善率分别为95.31%、75.00%)及非运动症状(NMSS、PDSS、PDQ39、MoCA、HAMA、HAMD、CCS改善率分别为85.42%、24.53%、91.23%、7.14%、84.61%、100.00%、57.14%)明显改善,药量减少(LED减少34.61%),且刺激参数稳定。3.0T核磁影像学检查(T1、T2、3DT1、DTI、rs-fMRI)成像正常,结构像可清晰显示电极及核团位置,功能磁共振成像提示开机状态下脑局部神经元活动增加,脑功能连接增强。检查过程神经脉刺激器电极阻抗稳定,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相关并发症, 并探讨在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学习曲线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由同一术者进行的822例PD患者DBS手术资料。评估DBS相关并发症, 并对每100例DBS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22例PD患者, 男453例, 女369例, 年龄31~80(62±7)岁。DBS手术后, 最短随访期为6个月。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为55例(6.69%), 其中5例(0.61%)患者出现电极周围少许出血, 1例(0.12%)患者出现脑梗死, 4例(0.49%)患者术后出现癫痫症状, 42例(5.11%)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症状, 2例(0.24%)患者发生呼吸窘迫, 1例(0.12%)患者急性心功能不全。DBS硬件相关的并发症16例(1.94%), 其中4例(0.48%)出现感染, 1例(0.12%)出现脉冲发生器与延伸导线连接处折角断裂, 8例(0.97%)出现延伸导线过紧, 3例(0.36%)出现脉冲发生器(IPG)囊袋血肿。在感染病例中, 2例患者移除了IPG和延伸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