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例患者内瘘闭塞获再通,13例重新行动静脉内吻合术,2例改为持久性颈内静脉置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内瘘局部压迫不当、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不同中医证型慢性肾衰患者的效果。方法 180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肾衰患者,均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比较正虚证和标实证不同分型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情况及手术前后正虚证和标实证不同分型患者的内瘘血管直径、内瘘血流量。结果 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脾肾气虚证内瘘血管直径分别为(6.92±0.53)、(6.42±0.42)、(6.29±0.45)mm,脾肾阳虚证分别为(6.95±0.54)、(6.53±0.45)、(6.22±0.42)mm,肝肾阴虚证分别为(6.89±0.51)、(6.83±0.46)、(6.78±0.39)mm,气阴两虚证分别为(6.93±0.52)、(6.86±0.43)、(6.75±0.41)mm,阴阳两虚证分别为(6.91±0.50)、(6.85±0.44)、(6.78±0.38)mm。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脾肾气虚证内瘘血流量分别为(632.63±21.50)、(577.63±20.55)、(565.47±13.35)ml/min,脾肾阳虚证分别为(631.51±26.51)、(575.29±20.68)、(563.59±13.41)m...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应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已逐渐形成了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大量文献资料和丰富实践经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医肾病学学科[1]。但中医文献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无相应病名,一般多归属于“水肿”、“癃闭”、“关格”、“溺毒”等疾病范畴[2],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笔者认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慢性肾衰病”的提出,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出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包括病因病机、主要临床表现、演变趋势等),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4.
陈帮明  熊清玓 《江西医药》2012,47(3):230-23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开瑞坦,另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瘙痒程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中药熏蒸在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瘙痒程度、尿素氮、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肌酐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疗效优于开瑞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活血方对阿霉素所致肾纤维化大鼠模型中对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益肾活血方早期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加2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注射液(ADR)的方法建立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把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益肾活血方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治疗组以相应药物灌胃,其余两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大鼠24小时尿液尿蛋白定量(24hpro)、大鼠的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PCⅢ、Ⅳ-C、LN的情况。结果:益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改良阿霉素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的肾功能,降低24小时尿蛋白及PCⅢ、Ⅳ-C、LN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可改善肾纤维化大鼠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降低PCⅢ、Ⅳ-C、LN等反应体内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可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6.
7.
补肾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彩春  熊清玓  吴金玉 《陕西中医》2009,30(12):1614-1616
目的:观察补肾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补肾汤(秦艽、杜仲、续断、熟地、独活、肉桂、桑寄生、何首乌、乌药、地龙、僵蚕、黄芪)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关节肿痛、晨僵时间、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痛指数、平均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和2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结合品管圈护理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60例于该院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结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结合品管圈护理可提高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SF-36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疗法联合安神热奄包足浴对首次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医院血液透析室预约的首次透析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预约血液透析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五音放松疗法联合安神热奄包足浴进行干预。在透析前1 d(T1)、上机前0.5 h(T2)及上机后0.5 h(T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T2、T3SAS、SDS评分均低于T1(P<0.05,观察组病人T2、T3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五音疗法联合安神热奄包足浴应用首次血液透析病人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病人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