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观察性研究中用于混杂偏倚控制的倾向性评分匹配、马氏距离匹配和遗传匹配三种方法的性能。方法 针对连续型结局变量,设定混杂变量与处理分组变量之间具有不同复杂度的回归模型结构,采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比较三种匹配方法在处理组间效应估计和匹配前后自变量均衡的区别,进而对三种方法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在给定的模拟情形下,相比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和马氏距离匹配,遗传匹配法得出的效应估计偏差最小,匹配后两组自变量均衡性最好。结论 遗传匹配在三种匹配方法中表现出较好的统计性能,可考虑作为观察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优先推荐的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出用两步法再造随机分配流程,并探讨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以改进随机分配的整体随机性能,减小试验的潜在偏倚。方法 文章提出的两步法包括两个步骤:随机分层和随机分组。其关键是在传统随机分配方法的分组之前增加一个随机分层过程。该法可通过分析组间均衡性对把握度(power)及总样本量的影响进行参数大小配置。结果 该随机分配及参数配置方法简单易行,增强了整体的随机性能,且只要参数配置不超过4×4,组间例数不均衡性对总例数和把握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随机分配两步法,尤其适用于非盲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P8(SAMP8)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及谷氨酸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9月龄SAMP8 1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10只)和针刺组(9只),另选取雄性同月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9只作为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百会”、“涌泉”穴位针刺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相隔2 d,共治疗4个疗程。第4疗程内每次治疗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治疗后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AMPA受体亚基谷氨酸受体1(GluR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的含量。 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小鼠穿越有效区的次数分别为(5.33±2.29)次、(2.30±0.82)次、(5.22±2.05)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穿越有效区的次数减少(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SD[(39.83±9.30)nm]变薄(P<0.05)、突触间隙[(19.98±5.21)nm]增宽(P<0.05)、突触界面曲率(1.12±0.05)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突触PSD[(46.78±11.37)nm]增厚(P<0.05)、突触间隙[(15.68±4.03)nm]缩小(P<0.05)、突触界面曲率(1.14±0.09)增大(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GluR1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rt;0.05),针刺组较模型组GluR1含量增加(P&rt;0.05),模型组GluR2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GluR2含量增加(P<0.05)。 结论针刺可显著提高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可塑性,并促进其海马AMPA受体GluR2亚基表达,提示针刺可能是促进神经康复、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既往研究认为大棒法(BSD)仅能用于两组等比例分配临床试验,具有很好的统计性能,成为随机化方法的推荐选择。本研究对BSD法进行拓展,应用于三组的情况,为三组等比例临床试验随机化提供更多选择。方法:在两组等比例分配BSD法基础上,进行条件分配概率推导,拓展建立三组等比例分配的BSD法。并从均衡性、随机性两个维度,借助Monte-Carlo模拟技术对BSD法和传统应用的简单随机化法(SR)、区组随机化法(PBD)以及区组瓮法(BUD)进行性能比较。结果:四种随机化方法中,PBD法均衡性最好,其次为BUD法、BSD法,最差为SR法;SR法随机性最强,其次为BSD法、BUD法和PBD法;综合性能表明,BSD法性能最优,其次为BUD法、PBD法及SR法。结论:拓展的三组等比例随机分配BSD法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推荐作为三组等比例临床试验随机分配方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熊殷  樊星砚  王亦凡  魏刚 《药学进展》2022,46(4):244-254
生物大分子药物为许多眼科疾病患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但由于眼部存在各种动态及静态吸收屏障,此类药物难以实现安全有效的眼内递送。临床上,生物大分子需通过眼内注射方式给药,而频繁的眼内注射伴随着诸多副作用,且患者顺应性差。构建理想的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实现生物大分子的无创给药,尤其是将其递送至眼后段以治疗眼底疾病,始终是亟待满足的眼科需求。综述阻碍药物眼部吸收的各种生理屏障,以及近年来采用纳米递药系统、细胞穿膜肽及其他一些物理手段实现多肽蛋白类药物及基因药物眼内无创递送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