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住院的8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占81.18%(69/85),以中老年发病率高,60岁以上占68.24%(58/85),非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占18.82%(16/85)。结论:加强糖尿病的饮食教育及合理用药对低血糖预防至关重要。建议将血糖监测作为昏迷患者常规检查项目,将胰岛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非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以助于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 one secretion,SIADH)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更早地明确病因,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SIADH的临床资料,明确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治愈及好转9例(75%),死亡3例(25%)。结论早期诊断,寻找病因及时治疗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转移因子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转移因子胶囊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10例老年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转移因子胶囊口服观察痰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结果1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82例(78.1%),对照组57例(54.3%);2个月后治疗组95例(90.5%),对照组78例(7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治疗组104例(99.0%),对照组101例(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吸收在2、4、6个月显著有效及有效病例:治疗组分别为41、76、102例,对照组分别为22、57、7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洞闭合在2、4、6个月显著有效及有效病例:治疗组分别为20、33、38例,对照组分别为11、25、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胶囊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对甲亢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丙硫氧嘧啶)与研究组(甲巯咪唑),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甲状腺功能、肝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极高血糖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血糖在70mmol/L以上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诊治情况,并与血糖在33.3~66.6mmol/L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23例患者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血糖下降无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30±18)u,对照组为(80±7)u,P<0.01,病死率为87.5%(对照组为34.8%,P<0.01).结论:入院时血糖严重升高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患者发病率低、病死率极高,需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1 04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合并有社区获得性肺炎,分离出病原菌102株,菌群分布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占61.76%,分离率在前四位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感染症状部分不典型,应将胸部X线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合理控制血糖,并配合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药利拉鲁肽浓度与其不良反应相关性,确定最佳利拉鲁肽血药浓度。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接受利拉鲁肽药物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用药过程中检测利拉鲁肽血药浓度;治疗时间1年,根据血糖临床控制疗效标准确定显效、有效及无效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不良反应及相关因子指标;ROC曲线分析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最佳血药利拉鲁肽的浓度。结果:HPLC检测利拉鲁肽血药浓度色谱图基线平稳,回归方程线性良好;显效患者42例,有效患者25例,无效患者13例,3组患者中位利拉鲁肽谷浓度分别为116.40,102.58,82.33 ng·mL-1,显效组中位利拉鲁肽谷浓度最高,有效组次之,无效组最后,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分成A组(<100 ng·mL-1)、B组(100~120 ng·mL-1)、C组(120~140 ng·mL-1)及D组(>140 ng·mL-1)4个浓度区间;当高于120 ng·mL-1时,易发生低血糖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血药浓度对FPG、PBG、HbA1c、TC、TG、LDL-C、ALT、Cr、AIP、IMT厚度、sICAM-1、sVCAM-1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影响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利拉鲁肽最佳浓度为108.44 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调整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中利拉鲁肽浓度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3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老年人占69.6%,临床好转13例,死亡8例自动放弃2例,病死率34.8%,首诊误诊率47.9%,感染占诱因的60.9%。结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好发于老年人,极易误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早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积极治疗诱因和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观察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分别为76.67%、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各指标水平较低,血脂水平改善幅度较大,体质量、体质指数及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格列吡嗪相比,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更具优势,可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素、铁蛋白结合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MOP患者3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是否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91例)和未骨折组(26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均检测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水平,评估FRAX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MOP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水平、FRAX评分单独及联合对PM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骨折组年龄≥60岁、生育次数≥2次、有脆性骨折史占比及铁蛋白水平、FRAX评分均高于未骨折组(P<0.05),初潮年龄、绝经年限均大于未骨折组(P<0.05),有雌激素使用史占比、腰椎L1~4骨密度和血清铁调素水平均低于未骨折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脆性骨折史、绝经年限长、腰椎L1~4骨密度降低、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铁蛋白水平升高、FRAX评分高均是PMOP患者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