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Farnesol,FOH)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CSA)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形态转换、生长与活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对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体外构建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以未加药为对照组,CSA、FOH、FOH联合CSA为处理组,经不同处理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白念珠菌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在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62株白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产膜能力。经过不同药物组处理后,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基因中,除了转录抑制因子TUP1基因的mRNA表达量上调,其它基因:ALS3、BCR1、HWP1、TEC1、Ume6、CPH1、GAT2、CEK1、CSH1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示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群体感应分子Farnesol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SA较CSA与Farnesol单一用药在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从而增加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医院脑膜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与生物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 - 3月脑膜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的162株AB,采用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VITEK-2分析仪分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cc法;以96孔微孔板半定量法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对比各类菌株的生物膜阳性率及生物表型分布情况;运用多重PCR技术对亚胺培南敏感和耐药的AB的相关特异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162株AB中XDR、MDR的耐药率高达75.31%(122/162);敏感组、MDR组、XDR组的AB中产生物膜率依次为24.70%、35.19%、40.12%。具有产生物膜能力且对亚胺培南敏感和耐药的AB的OXA-23、OXA-51、CarO、及AdeABC外排泵相关基因中,OXA-51、CarO均被检出,其表达无明显差异,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A-23型AB是该院神经外科行脑膜瘤切除术后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生物膜的形成也影响着颅内感染AB的耐药性,临床应提高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某院白念珠菌及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产生物膜能力、探讨生物膜与耐药性间的可能性关系。方法 以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析该院2013-2015年分离鉴定的真菌,药敏试验用纸片K-B法;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结晶紫染色和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分析其产膜能力与耐药性。结果 临床分离真菌7 612株,其中白念珠菌1 366株(17.9%),非白念珠菌6 246株(82.1%);白念珠菌中,呼吸科分离率最高389株(28.5%);送检标本以痰液最多(68.3%),其次为尿液、分泌物等;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较高敏感率;产膜分析标准菌株SC5314为强产,白念珠菌均具不同程度产膜能力,且随生物膜的形成,最小抑菌浓度也对应增加。结论 白念珠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随生物膜的形成,最小抑菌浓度和耐药性都明显增加。因此,后期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靶点,对临床及时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改良破壁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总RNA的效果。方法选取白假丝酵母菌质控菌株ATCC SC5314及临床分离鉴定菌株4株(编号为NX1、NX2、NX3、NX4),选用改良Trizol破壁法(Trizol加钢珠匀浆震荡混匀破壁法)及溶壁酶(Lyticase)破壁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的总RNA,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检测RNA的浓度及纯度,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管家基因18S rRNA。结果改良Trizol破壁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总RNA的浓度、纯度及18S rRNA扩增产物的Ct转化值均高于Lyticase破壁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rizol破壁法破壁提取白假丝酵母菌的总RNA具有浓度好、纯度高的优点,且该方法简便、快速、经济,值得临床及科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潘红超  商安全  刘晓明    王利新    魏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6,(16):3012-3015
目的 通过对OXA、AdeABC、CarO基因及生物膜在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和敏感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中分布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探讨AB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运用PCR技术对OXA、AdeABC、CarO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微量滴定板法制备生物膜模型及定量实验。结果 OXA-23在亚胺培南耐药和敏感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9.1%和2.9%(P < 0.05);OXA-51基因在所有检测菌株中均被检出。AdeABC在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为98.1%,而在敏感菌株中的检出率仅为64.7%(P < 0.05)。CarO基因在耐药和敏感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7.2%和99.0%,P >0.05。产生物膜菌株在耐药和敏感菌株分别为67.9%和75.5%, P > 0.05。结论 OXA-51基因是确认是否为AB的标志性基因;OXA-23基因在AB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deABC外排泵在降低AB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增强细菌耐药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外膜蛋白CarO的改变对于降低AB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的可能性不大;临床分离的AB所引发的感染多数与生物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