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使用传统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防止纤维化,在治疗瘢痕疙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其药物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药物应用的浓度尚无确切认定。实验拟进一步验证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半数抑制浓度。 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7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6例瘢痕疙瘩(耳垂、大腿各l例、胸前、上臂各2例)均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病例,均无系统性疾病和激素、其他药物注射史,对用于实验的所取组织患者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实验所用细胞均为处于4-8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将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O.1,0.2,0.4,0.8,1.6g/L)分别对4~8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72h。再选用接近IC50的5个浓度:0.2,0.3,0.4,0.5,0.6g/L,作为余下实验浓度。③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浓度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计算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法观察5-氟尿嘧啶干预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结果:6例瘢痕疙瘩标本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成活良好,均用于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O.1,0.2,0.4,0.8,1.6g/L 5-氟尿嘧啶干预72h后,细胞抑制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1)。作图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0±0.032)g/L。②0.2,0.3,0.4,0.5,0.6g/L5-氟尿嘧啶干预48h后,细胞凋亡率组间两两比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使用传统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防止纤维化,在治疗瘢痕疙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其药物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药物应用的浓度尚无确切认定.实验拟进一步验证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半数抑制浓度.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7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6例瘢痕疙瘩(耳垂、大腿各1例、胸前、上臂各2例)均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病例,均无系统性疾病和激素、其他药物注射史,对用于实验的所取组织患者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实验所用细胞均为处于4~8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将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0.1,0.2,0.4,0.8,1.6 g/L)分别对4~8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72 h.再选用接近IC50的5个浓度:0.2,0.3,0.4,0.5,0.6 g/L,作为余下实验浓度.③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浓度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计算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法观察5-氟尿嘧啶干预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6例瘢痕疙瘩标本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成活良好,均用于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0.1,0.2,0.4,0.8,1.6 g/L 5-氟尿嘧啶干预72 h 后,细胞抑制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1).作图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0±0.032)g/L.②0.2,0.3,0.4,0.5,0.6 g/L 5-氟尿嘧啶干预48 h 后,细胞凋亡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周期百分数比较,表现为G0/G1期停滞,S期减少,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各浓度5-氟尿嘧啶干预48 h 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均发生不同程度凋亡.结论: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低浓度、短周期注射5-氟尿嘧啶可能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使用传统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防止纤维化,在治疗瘢痕疙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其药物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药物应用的浓度尚无确切认定。实验拟进一步验证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半数抑制浓度。 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7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6例瘢痕疙瘩(耳垂、大腿各1例、胸前、上臂各2例)均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病例,均无系统性疾病和激素、其他药物注射史,对用于实验的所取组织患者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实验所用细胞均为处于4~8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将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0.1,0.2,0.4,0.8,1.6 g/L)分别对4~8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72 h。再选用接近IC50的5个浓度:0.2,0.3,0.4,0.5,0.6 g/L,作为余下实验浓度。③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浓度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计算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法观察5-氟尿嘧啶干预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结果:6例瘢痕疙瘩标本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成活良好,均用于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0.1,0.2,0.4,0.8,1.6 g/L 5-氟尿嘧啶干预72 h 后,细胞抑制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1)。作图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0±0.032)g/L。②0.2,0.3,0.4,0.5,0.6 g/L 5-氟尿嘧啶干预48 h 后,细胞凋亡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周期百分数比较,表现为G0/G1期停滞,S期减少,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各浓度5-氟尿嘧啶干预48 h 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均发生不同程度凋亡。 结论: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低浓度、短周期注射5-氟尿嘧啶可能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