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例1:女,28岁,工人,初中文化。初诊于1983年3月。患者婚后第一次性生活时表现紧张、恐惧、心慌、憋气,整个外阴部疼痛,不敢触动,致房事不能进行。夫妻感情好,患者对自己不能进行性生活也很苦恼,很想怀孕生育,为此,曾到妇产科就诊。每到晚上睡前看到丈夫便紧张,害怕。平日与丈夫相处融恰,自己清洗外阴时也无疼痛,就诊时体检,心肺及神经系统阴性。精神检查:意识清,未见幻觉和妄想,情感焦虑,恐惧。自述:听说第一次性生活很痛,还要流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防范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精神病科,安全问题是医护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标志着医疗的成败。而自杀病人是安全问题中最突出尖锐的问题,精神病人因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常可发生冲动、伤人、逃跑等意外事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安全护理技术水平,加强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病人自杀的方式关于精神病人的自杀方式,报道不一,有一院外精神病人自杀报导主要是服毒(70%),其次是自缢、跳楼、撞车等方式。笔者认为,自杀方式主要受环境因素及文化背景影响,住院病人因有较严格的服药制度,造成藏药后大量吞服自杀的机会少,而得到自缢工具则较容易,如毛巾…  相似文献   
3.
4.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常因躯体症状突出而掩盖抑郁症状,而极易误诊。1994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误诊的隐匿性抑郁症病人61例,我们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57例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5.
简述神经症性障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症性障碍作为一大类疾病,有着复杂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很难用单一的理论模式予以表述。不同类型的神经症,不仅临床表现不同,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病程、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神经症患者常自觉其精神活动能力受损,产生焦虑和烦恼,或为各种躯体不适感所苦。体格检查不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作为其临床症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利培酮对除精神分裂症以外的其他精神障碍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德巴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德巴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躁狂的效果.方法 将74例双相躁狂患者随机分配至德巴金联合碳酸锂组(A组)和单用碳酸锂组(B组),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1、2、4、和8周末分别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A组有效率为83.8%,B组为8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3,P>0.05);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为8.1%,B组为29.7%;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8,P<0.05).结论 德巴金联合碳酸锂与单用碳酸锂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单用碳酸锂.  相似文献   
8.
毒品滥用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毒品滥用者形成毒癌的心理及社会因素。方法 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人格测定。结果 82例中男女比例为1.6:1;青年人、个体或无业者占绝大多数;人格特征以情绪不稳定占绝大多数。结论 导致毒品滥用的社会心理因素较多,对高危群体进行有关教育,有助于遏制毒品滥用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EPQ)人格测验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以100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病前有焦虑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个性N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癌症发生的因素依次为,病前焦虑、负性生活事件、EPQ之N分。结论癌症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对肿瘤的发病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