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摘要: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科学评估我市食品安全现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3年共采集食品732份,依据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氏菌、单増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致病菌检测。结果 732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59株,总检出率8.06%。其中致病菌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熟制米面制品(29.50%),鲜榨果蔬汁(10.00%),熟肉制品(7.69%),速冻面米制品(5.00%),凉拌菜(5.00%),糕点(4.62%),蛋制品(2.94%),冰激凌(2.86%),婴幼儿配方食品(2.41%);检出4种致病菌,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12.6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4%),阪崎肠杆菌(2.41%),单増李斯特菌(0.67%);农贸市场、超市和其他场所抽检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1.41%、2.22%和9.20%;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10.25%)高于定性包装食品(2.44%)。结论 熟制米面制品为我市食源性致病菌高危食品;主要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重点加强农贸市场和散装包装食品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5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造口组(n=21)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非造口组(n=37)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造口组为造口排气时间)、耐受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首次化疗开始时间。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前切除综合征评分。结果造口组吻合口距肛门距离、排气时间、耐受全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化疗开始时间均短于非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7/37),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4/21),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造口组术后第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腹泻评分及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均显著优于非造口组(P 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吻合口位置低的患者应常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PD-L1和VIST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结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以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VIST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PD-L1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城乡居民营养保健知识及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和干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抽样对攀枝花市城乡居民1,047人进行营养保健知识问卷调查,所有有效问卷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①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餐饮从业人员3组人群间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体质指数(BMI)以农村居民最高,餐饮人员最低;②不同年龄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9,P=0.193),而BMI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F=22.309,P=0.000);③女性、男性间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MI女性低于男性;④文化程度越高,知识得分越高,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不同营养状况的城乡居民营养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攀枝花市城乡居民对营养基本知识的掌握整体水平不高,城乡居民问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BMI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性别。应进一步对该市居民进行培训、引导,全面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四川省攀枝花市2015—2019年韦太夫雷登沙门菌食源株、食物中毒暴发株、腹泻散发株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16株菌株进行血清、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和耐药表型分析。利用大数据,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对其流行和分子分型特征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16株沙门菌抗原式均为3,10∶r∶z6;16株菌株PFGE图谱分为5种带型,相识度系数81.7%~100.0%,菌株各个克隆系亲缘关系相近,有高度同源性。A簇为优势克隆簇;3株食品株中1株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耐药,对环丙沙星中介。3株腹泻株中1株对复方磺胺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中介。其余菌株对抗生素均敏感。文献显示,我国于1984年首次报道韦太夫雷登沙门菌。1984—2016年共报道其暴发事件19起。结论 在我国华南地区流行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已逐渐向内陆扩散。PFGE图谱显示,攀枝花市该菌的食品株与病例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对15种抗生素几乎都敏感,未发现耐多药菌株,但仍需持续进行耐多药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