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 1995—2005年在我院NICU收治的31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除有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惊厥、肌张力增强或减弱、拥抱反射亢进或消失等,其中35例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轻度157例,中度76例,重度85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ABO溶血是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患儿生命质量。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换血方法是采用“O型红细胞悬液+AB型血浆”的混合血。但因O型红细胞悬液红细胞压积较低,且其中混杂部分抗A或抗B血型抗体,会导致新生儿本身的红细胞破坏和新生儿贫血。我院NICU于2005年6月开始采用“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AB型血浆”的混合血进行换血。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就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脑损伤早产儿体格、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的发育。方法设61例无异常分娩史且头颅CT除外脑损伤的早产儿为实验组,35例正常足月顺产儿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进行出生后6个月体格、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调查。结果早产儿体格发育、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差于对照组;实验组发育商正常者较对照组少22%;社会生活能力实验组正常以上占51%,对照组占89%。结论早产儿由于过早脱离母体,即使无脑损伤,其体格、神经行为发育仍受到影响;合理的营养及适时的早期教育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其体格及神经行为方面的发育可落后于足月儿,以往研究认为,此结局与早产儿脑损伤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了解早产儿预后,本研究对无脑损伤早产儿进行追踪调查,旨在为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提供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e—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78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抗掠厥、防治脑水肿、维持正常脑代谢、静脉营养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直肠温度等,动态检测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出凝血时间等,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EEG、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呼吸、收缩压、舒张压、血糖、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在新生儿HIBD治疗中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31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亚低温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及高压氧治疗和综合护理.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措施包括抢救护理、亚低温护理、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护理、高压氧护理及抚触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肾脏表现,可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等,在儿童病例中常发生于10~14岁的女性[1].笔者针对部分LN患儿入院时水肿和泌尿系症状明显及其家长不良心理反应严重的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危重急症,常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护理时给药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药时给予抬高臀部和上身后左右侧位4个不同体位,给药后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效,注意观察有无肺出血、脑出血,加强呼吸道和消化道管理。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轻者无临床表现,重者可发生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甚至死亡.患儿既往无心脏病史,突发严重急性心力衰竭,超声证实存在左心室功能失调,近期有病毒感染史即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1].FM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但其具有自限性,如能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能痊愈.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严密监护,争分夺秒地抢救,对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我科于2010年4月收治1例FM伴心源性休克患儿,因诊断、抢救及时,经合理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具备换血指征的ABO溶血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O型红细胞悬液+AB型血浆”换血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SB)、血红蛋白(Hb)水平,换血后需要输血和再次换血的例数,住院时间和换血后继续蓝光治疗的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TSB水平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儿换血后Hb水平显著低于换血前,须输血18例(75.0%),再次换血5例(20.8%);观察组患儿换血后Hb水平显著高于换血前,无须输血和再次换血;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换血后继续蓝光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成分换血可防止治疗后贫血和继续溶血的发生,疗效优于传统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