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研究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住本院心血管内科并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系统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优于与单独服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入选冠心病拟PC I治疗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37例)和对照组(n=37例),辛伐他汀组患者术前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40mg/d共1周,对照组除未服辛伐他汀外其他治疗均与辛伐他汀组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5天每天采集空腹静脉血3m l,对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C I术后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辛伐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 I术前口服辛伐他汀可显著减低PC 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来我院入住的并且已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1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68例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和果胶铋进行治疗(观察组),另一组为51例患者给予果胶铋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在经过医学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复查并且分析统计结构。结果经过治疗可以观察到在所有患者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这种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观察组:治愈48例,有效果17例,无效果3例;对照组:治愈33例,有效果11例,无效果7例。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医学上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案,值得对其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温西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82-383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采取筛查、评估、随访、转诊、评价等管理方法。结果通过健康管理,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控制了血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全科医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尽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时间早晚,将其分为4组:A组(超早期,≤3h)、B组(早期,3~6h)、C组(中期,6~12h)、D组(晚期,〉12h),比较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最高,B组次之,冠脉再通率呈现A组〉B组〉C组〉D组的特点,D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显著低于B、C、D三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比B、C、D组更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D组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尽早溶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VVI单腔起搏器置入右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心尖部对心动过缓患者6个月后心脏电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需置入VVI单腔起搏器的患者,将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另外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置人起搏器前后两组的起搏参数、QRS宽度、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两组在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0.1)mV和(0.56±0.12)mV;(14.7±1.2)V和(12.6±2.3)V;(904±56)Ω和((815±45)Ω,P〉0.05],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组的QRS宽度明显缩短[(108.3±11.2)ms和(134.5±12.6)ms,P〈0.05],且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58.9±2.5)%和(54.3±2.5)%,61.8±2.3和56.2±5.1,P〈0.05]。结论VVI单腔起搏器置入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较心尖部起搏更接近生理情况,能增加患者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提高心功能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心电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非典型胸痛患者60例,行静息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比较活动平板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活动平板心电图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敏感性48.6%,特异性76%,假阳性率24%,假阴性率51.4%,阳性预测值73.9%,阴性预测值51.4%,准确率60.0%;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敏感性42.9%,较单独活动平板心电图下降,但是特异性96%及阳性预测值93.8%显著上升,假阳性率4%,假阴性率57.1%,阴性预测值54.5%,准确度6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动平板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平板心电图对临床可疑冠心病的非典型胸痛患者具有一定价值,而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