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2 0 0 2年收治的 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位于乳头上部 13例 (16 % ) ,乳头周围部 6 3例 (78% ) ,乳头下部 5例 (6 % )。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及体重下降等。术前诊断率为 8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 4例 ,节段性肠切除术和剖腹探查 活检术各 2例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和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各 1例 ,旁路转流术 2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7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和 2 1% ,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于 1年内死亡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生存 2 5个月 ,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生存 18个月 ,旁路转流术均于 1~ 18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 ,早期诊断困难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31I固定剂量法治疗甲亢Graves病的近期(6月)疗效,分析治疗结果与影响疗效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38例甲亢Graves病患者接受131I固定剂量(555 MBq)治疗后3、6月随访.治疗结果分为持续甲亢状态、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减低.结果甲功正常14例,占36.8%,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8例,占47.4%,持续甲亢状态6例,占15.8%.治愈率(正常+甲减)84.2%.统计分析表明,治疗结果与甲状腺质量、甲状腺组织吸收放射性活度/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39, P=0.000; F=28.453, P=0.000),与患者年龄、甲状腺吸碘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1.375, P=0.266; F=2.453, P=0.101).结论 131I固定剂量法能使亢进的甲状腺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清。尽快找到确切的发病机制并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成为目前的关键所在。本着重阐述转化生长因子β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抗炎症、促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清。尽快找到确切的发病机制并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成为目前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阐述转化生长因子β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抗炎症、促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31I固定剂量法治疗甲亢Graves病的近期(6月)疗效,分析治疗结果与影响疗效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38例甲亢Graves病患者接受131I固定剂量(555MBq)治疗后3、6月随访。治疗结果分为持续甲亢状态、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减低。结果甲功正常14例,占36.8%,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8例,占47.4%,持续甲亢状态6例,占15.8%。治愈率(正常 甲减)84.2%。统计分析表明,治疗结果与甲状腺质量、甲状腺组织吸收放射性活度/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39,P=0.000;F=28.453,P=0.000),与患者年龄、甲状腺吸碘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1.375,P=0.266;F=2.453,P=0.101)。结论131I固定剂量法能使亢进的甲状腺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绍群  李林 《华西医学》2006,21(2):416-417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H)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而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为1:4~5,且随年龄增加。其患病率逐渐上升。男性和女性每年临床甲减发病率分别为0.60‰,3.5‰。为更好地研究甲减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许多甲减动物模型纷纷被建立。现结合有关文献,就近年甲减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对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汇总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诊断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文献,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检索1995年1月~2005年8月Medline、循证医学数据库(EBM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版(CBMdisc)中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异质性检验,用统计分析软件计算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方程,绘制SROC曲线,得到灵敏度、特异性和综合优势比。结果14篇文献被纳入,进行SROC分析,综合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6%和85.6%,综合优势比为60.3。结论^18F—FDG PET对乳腺癌复发和转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众多 ,其中Gas 6研究较为清楚。Gas6在结构上与抗凝蛋白S具有相似的序列 ,氨基末端为富含γ 羧基谷氨酸基的Gla区 ,随后为 4个表皮生长因子样区 ,羧基末端是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区域 -G区。Gas 6在一些正常和恶性组织中表达 ,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迁徙、黏附与识别。  相似文献   
9.
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3年1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十二指肠瘘大多由胆石症引起,消化性溃疡、胆囊癌、外伤为少见病因。55例术前诊断率为18.1%(10/55),其余均在术中或行其他手术时发现的。全部经手术治愈。术后十二指肠漏、切口感染、败血症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患者尤其发现胆囊萎缩、囊区内胆汁暗区消失或肝内胆管系统积气应高度怀疑。对胆道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减少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生率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3年1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十二指肠瘘大多由胆石症引起,消化性溃疡、胆囊癌、外伤为少见病因。55例术前诊断率为18.1%(10,55),其余均在术中或行其他手术时发现的。全部经手术治愈。术后十二指肠漏、切口感染、败血症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患者尤其发现胆囊萎缩、囊区内胆汁暗区消失或肝内胆管系统积气应高度怀疑。对胆道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减少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生率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