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CEUS)与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在肝透明细胞型癌(PCCCL)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CCCL患者100例,另选取同期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42例,分别行CEUS、MSCT肝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EUS、MSCT对PCCCL患者不同直径病灶、腹腔积液、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边缘不清的诊断效果;统计CEUS、MS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术后1年复诊时采用CEUS、MSCT结果对PCCCL患者的手术疗效(肿瘤复发、转移)进行评价。结果MSCT对直径 < 1 cm的病灶、腹腔积液、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边缘不清检出情况优于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对PCCCL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EUS(P < 0.05),误诊率、漏诊率低于CEUS(P < 0.05);MSCT对PCCCL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检出率高于CEUS(P < 0.05)。结论CEUS及MSCT对于PCCCL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SCT对于微小病灶及异常影像学表现的诊断效果更好,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对手术疗效的评估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沈国菊  徐嘉忆  彭川  尹霞  王代文 《医学信息》2019,(22):154-156,159
目的 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9年4月经内镜切除和普通外科手术切除的29例消化道IF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肿块位于胃部24例,结肠1例,食管2例,小肠2例。大多数病变为单发(28例),少数为多发(1例)。肿块位于粘膜下层,可累及粘膜层,由短梭至梭形的间质细胞组成,病变内含薄壁小血管,梭形细胞常围绕血管排列,形成“洋葱皮”样结构,个别可伴有胶原化,间质疏松,常常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病例间质可伴有粘液样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100.00%),CD34(86.21%),部分病例可表达SMA(20.69%),不表达CD117,DOG-1,S-100。结论 炎性纤维息肉是消化道少见的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手术或内镜下可完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探究错配修复缺陷(dMM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就诊且行根治术治疗的2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临床肿瘤组织、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MR蛋白(hMSH2、hMSH6、hMLH1、hPMS2)的表达情况,任一蛋白表达缺失则判定为dMMR。分析MM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Pearson检验结直肠癌组织中四种MMR蛋白表达缺失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MMR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1)四种MMR蛋白阳性染色均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结直肠癌组织中dMMR发生率为15.4%(33/214),显著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3.3%(7/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2,P<0.001)。hMLH1蛋白表达缺失25例,hPMS2 20例,hMSH2 12例,hMSH6 9例;MMR蛋白常协同表达缺失,以hMLH1/hPMS2协同缺失为主。(2)dMMR与肿瘤位置有关,多位于右半结肠;错配基因功能正常(pMMR)患者则多位于直肠和左半结肠,表现为高-中分化腺癌。hMLH1表达缺失多为中-低分化腺癌,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hMSH2表达缺失与肿瘤直径密切相关;hPMS2表达缺失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hMSH6表达缺失与肿瘤形态密切相关(均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四种MMR蛋白表达缺失呈正相关关系,以hMLH1/hPMS2、hMSH2/hMSH6协同表达缺失最为显著(P<0.05)。(4)dMMR患者的术后累积总生存率为84.8%,显著高于pMMR患者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985,P=0.043)。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dMMR发生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比例更高,以hMLH1/hPMS2协同表达缺失较为多见;dMMR患者预后更好。dMMR对于判断结直肠癌临床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及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睾丸和附睾腺瘤样瘤病例10例,选用AE1/AE3,Vimentin,EMA,CEA,CK5/6,Calretinin,WT -1,SMA,CK7作为第一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例睾丸和附睾腺瘤样瘤的 AE1/AE3、CK7及 Vimentin 均呈强阳性,8例呈 WT -1及 Calretinin 阳性,5例呈 CK5/6阳性,2例呈 EMA 阳性,CEA 及SMA 均无表达。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睾丸、附睾及其附近为常见部位;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例IMPC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IMPC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呈桑椹状、微乳头状或小腺管样,巢与周围间质形成明显的空隙;免疫组化染色EMA在瘤细胞中有独特的阳性表达,即在癌细胞巢团外表面EMA呈膜阳性表达;E-Cadherin表达于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朝向间质面的细胞膜则表达消失。结论 IMPC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性研究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4—2023年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由3位高年资病理审核医师复阅。结果 7例患者,年龄7~54岁,男性3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3∶4。发生部位:鼻腔、臀部、右上肢上臂外侧、左侧顶部颅内、颈6椎管内、右乳各1例,左大腿、下腹部均发生1例。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镜下形态大致相同,可见显著增生的组织细胞,周边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成片的组织细胞与成片的淋巴浆细胞呈交替排列的暗区和亮区分布,高倍镜下可见“伸入现象”,即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完整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100、CD68、Cyclin-D1阳性,Langerin、AE1/AE3阴性。结论 Rosai-Dorfman病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广,女性患者较多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显微镜下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 AI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AI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内镜下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3例AIG中,女性16例,男性7例,年龄34~70岁,中位年龄54岁,发生于胃体17例,胃底7例。均表现为非特异性胃肠表现,内镜下表现为非特异性胃炎及黏膜隆起,其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6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2例伴甲状腺疾病。23例中7例伴增生性息肉,5例伴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伴幽门腺腺瘤,1例伴胃腺癌,1例伴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镜下均表现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壁细胞减少,程度不等的肠化、假幽门腺样化生及胰腺腺泡细胞化生。免疫表型:23例CgA示神经内分泌细胞呈线状、微结节状增生,胃底、胃体黏膜Gastrin呈阴性,胃窦Gastrin染色呈增生改变,Ki-67呈增殖区阳性。胃窦黏膜无明显炎症改变或呈轻度慢性炎。结论 AIG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起病隐匿,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不同临床阶段组织学表现也不尽相同,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