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颈部烧伤后功能重建所采取术式及其最佳适应症。方法自2002年来分别采用局部片瓣移殖,轴型片瓣移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皮片移植等手术方法治疗颈部烧伤后癜痕挛缩畸形72例。结果全部皮瓣均基本成活,其中58例在术后6~24个月复诊,颈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容貌亦趋于正常。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间及方式可最大限度恢复颈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春散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抗菌效果及促愈合、抗疤痕作用. 方法:将2004年5月-2006年6月收入本院的大面积烧伤患者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时照组19例,两组均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待创面大部分愈合后,治疗组采用复春散混悬液(浓度为10%)浸洗创面15~30 min,再用1%磺胺嘧啶银霜(SD-Ag)外敷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对照组采用温水浸洗15~30min,再用1%磺胺嘧啶银霜外敷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观察创面的变化及愈合情况,并做细菌学调查.将数据资料SPSS 11.0软件分析.随访观察疤痕增生情况,部分病例组织标本送病理. 结果:治疗组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6.75±2.50)d,对照组为(33.81±2.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P<0.05),且临床大体及病理切片示疤痕增生较轻. 结论:复春散能够抑制创面细菌感染,缩短创面愈合过程,减少疤痕增生,可以作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手术适应症,方法:采用游离中厚皮片移植,各种皮瓣修复等手术治疗收治的93例病人,对治疗结果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了皮瓣或皮片失活的原因。结果:皮片或皮瓣完全成活71例,部分成活18例,不成活4例。功能恢复完全者79例,部分功能恢复者11例,功能无恢复者3例。  相似文献   
4.
患男,22岁,抬钢筋时不慎接触100kV高压高例地昏迷,被带电钢筋压住胸壁数分钟后送入当地医院救治,于伤后4h转入笔单位。查体:患意识清楚,烦躁,呼吸32min,心率118次/min,早搏4-6次/min。血压为120/6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5.
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各种腋部瘢痕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腋部瘢痕挛缩畸形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其适应证和疗效。结果:五瓣法和肩胛皮瓣岛状转移法疗效稳定,中厚植皮如果术后缺乏持续的功能锻炼,再次挛缩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轻度瘢痕等缩宜采用五瓣法矫正,中、重度的瘢痕挛缩,如果肩胛部局部条件许可宜采用肩胛皮瓣岛状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颈浅动脉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颈浅动脉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溃疡11例。溃疡发生距放疗平均13.4年,面积1 cm×2 cm~3 cm×7 cm,广泛纤维化。术前取材病理检查,清创宽度包括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控制深度,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清创后创面大小6 cm×9 cm~8 cm×13 cm。以肩峰水平脊柱旁4~5 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的颈浅动脉筋膜皮支血管走行方向为长轴设计皮瓣,旋转点到皮瓣近侧缘的距离大于其到创面近侧缘距离约2 cm,皮瓣大小超出创面大小约2 cm。分离出蒂部血管后顺行切取皮瓣,转移到颈部修复放射性溃疡切除后缺损。供区边缘适当游离2~3 cm,如缝合张力较小可行真皮层远位减张直接缝合,如张力较大则采用部分缝合,缩小创面后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的溃疡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并小灶状钙化,局部区域坏死,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并少量中性粒细胞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排除肿瘤复发。11例患者中4例行供瓣区预扩张,其余7例均为皮瓣一期切取后转移,皮瓣大小8 cm×11 cm~10 cm×15 cm。8例采用颈肩胛皮瓣修复,3例采用颈背皮瓣修复。供瓣区8例真皮层远位减张后直接缝合,3例缩小创面后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中10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小范围坏死,通过创面换药和二期植皮后痊愈。随访6~24个月,溃疡无复发。所有患者放射性溃疡均得到有效修复,术区外观、功能良好。结论颈部放射性溃疡是颈部放疗后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颈浅动脉皮瓣靠近颈部、血运丰富、解剖恒定、供区隐蔽,是治疗颈部放射性溃疡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烧伤患者近年来真菌感染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3 053例烧伤患者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创面分泌物、中段尿、痰液、深静脉导管、血液作为标本做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 053例烧伤患者中,阳性33例,发病率为1.08%;送检的426份标本中65份阳性,阳性率为15.26%.其中,烧伤面积大于70%总体表面积(TBSA)13例,50%~69%TBSA 8例,30%~49%TBSA 7例,小于30%TBSA 5例.检出最多的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少见菌种如曲霉菌、毛霉菌、酵母样真菌亦有发现;药敏结果提示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耐药较严重外,其他真菌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中,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深部组织培养意识,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培养结果,早期确诊,以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2岁,2009年8月2日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头面部和左肩左膝,当时昏迷、心跳呼吸骤停约10 min,被救醒后送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后因右面颊创面溶痂形成洞穿性缺损,于2009年9月4日转入我院治疗.查体见头面部和左肩左膝高压电击伤,面积为3%TBSA,Ⅲ度;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正常;头顶部有2处分别长8.0、10.0 cm的已缝合伤口;前额创面颅骨外露,表面骨皮质炭化坏死;右面颊创面约12.0 cm×10.0 cm,与口腔贯通,牙齿、牙龈和下颌骨外露,咬肌和口轮匝肌等软组织坏死、腐臭或缺如;左肩和左膝各有1处焦痂创面正处于溶痂状态,并有厚实的坏死组织未脱落.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2岁,2009年8月2日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头面部和左肩左膝,当时昏迷、心跳呼吸骤停约10 min,被救醒后送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后因右面颊创面溶痂形成洞穿性缺损,于2009年9月4日转入我院治疗.查体见头面部和左肩左膝高压电击伤,面积为3%TBSA,Ⅲ度;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正常;头顶部有2处分别长8.0、10.0 cm的已缝合伤口;前额创面颅骨外露,表面骨皮质炭化坏死;右面颊创面约12.0 cm×10.0 cm,与口腔贯通,牙齿、牙龈和下颌骨外露,咬肌和口轮匝肌等软组织坏死、腐臭或缺如;左肩和左膝各有1处焦痂创面正处于溶痂状态,并有厚实的坏死组织未脱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皮肤扩张部位与扩张效率的关系。方法根据106例患者219枚扩张器埋置部位的不同,分为头、面、颈、胸、上肢5组,探讨扩张器不同的埋置部位对并发症及扩张天数的影响。结果上肢、头、面、颈、胸部5组并发症分别为33.33%、5.55%、12.50%、6.97%、8.57%。上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5),上肢与头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部位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肢、头、面、颈、胸部5组扩张天数为(45±17)d、(64±41)d、(56±27)d、(75±28)d、(68±18)d。颈部扩张时间明显长于其他部位(P〈0.05),其中颈部与面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肢、面部并发症较多,要控制扩张速度,颈部可扩张时间较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