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4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147例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别对临床感染状况分布、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从痰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最多,阳性率为51.0%;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占86.3%),其次是亚胺培南(81.0%)、环丙沙星(78.8%);耐药性最高的是复方新诺明(占98.0%),其次是氯霉素(84.3%)、头孢噻肟(71.0%)。结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十分严峻,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测试系统,加强细菌和药敏监测,及时从经验治疗改为针对各菌种治疗,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才能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2.
汪宏梅 《西部医学》2012,24(7):1377-1378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3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通过询问病史、触摸肿块并用10毫升一次性注射器及7号针头取材、涂片、染色、镜检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结果淋巴结转移癌72例(54.1%),淋巴结炎41例(30.8%),淋巴结结核10例(7.5%),淋巴瘤4例(3%),未分化癌3例(2.3%),难以诊断3例(2.3%)。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云宁  汪宏梅 《西部医学》2011,23(11):2206-2207
目的探讨外周血DAT和骨髓单个核细胞DAT在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型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外周血及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同时做DAT并进行分型和结果比较。结果①外周血DAT诊断率45.1%,骨髓单个核细胞DAT诊断率达62.2%,且无明显性别差异。②分型结果以IgG+C3型多见,占49.0%,其余依次为C3型31.4%,IgG型17.6%。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DAT诊断率明显高于外周血DAT的诊断率,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例 1 男 ,45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史。于1998年 12月 6日因畏寒、发热、头痛、腰痛 3d住院。体检 :体温 3 8.8℃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2 2次 /min ,血压12 0 /80mmHg(1mmHg =0 .13 3kPa) ,呈急性病容 ,球结膜充血 ,两腋下有出血点 ,双肺呼吸音粗 ,心界不大 ,心率12 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肾区叩击痛 (+ )。实验室检查 :出血热抗体阳性 ,尿蛋白 (++ + ) ,透明管型 (+ ) ,血尿素氮 10 .45mmol/L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给予小剂量氨茶碱、多巴胺静脉滴注治疗 ,于 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杉醇体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SHI-1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5、0.5、0.05、0.005mg/L)的紫杉醇与SHI-1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分别作用0、12、24、36、48h,通过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细胞形态学、DNA含量测定、AnnexinV/PI、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φm)等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紫杉醇能促进SHI-1细胞的凋亡;0.05mg,/L紫杉醇处理对SHI-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紫杉醇能抑制SHI-1细胞增殖活性,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使SHI-1细胞停留在G2/M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0例APL住院患者作为APL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PL组分为治疗前、治疗后3、8、16d、缓解组,检测各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开始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明显高于缓解后(P0.05)。结论在APL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早期诊断、疗效观察、疾病控制、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1995~2001年我院门急诊共接诊胃复安过量病人54例,其中31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现将其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将1993~2000年我院门急诊接诊的26例婴幼儿非典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罗云  汪宏梅 《中外医疗》2016,(4):106-107
目的:研究自体及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抽选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自体组(n=48﹚和异体组(n=48﹚,异体组术中输注异体全血,自体组输入自体血,比较术前、后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白介素-2(IL-2﹚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术后当天两组患者NK细胞、IL-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异体组术后当天IL-2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异体组术后7 d NK细胞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术后当天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7 d异体组CD3+、CD4+、CD4+/CD8+水平较自体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输注自体血对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汪宏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20-3321,3323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33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AR-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PAR-1 mRNA与结肠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以及转移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AR-1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比邻近癌旁组织平均高4.99倍;二者ΔCt比较,t=9.15,P〈0.01.同时低分化的结肠癌患者组PAR-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组,P〈0.01;有转移患者组的PAR-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组,P〈0.01;而在结肠癌临床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组之间,PAR-1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1 mRNA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与结肠癌的分化及是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