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儿苯丙氨酸与酪氨酸比值的变化,探讨苯丙氨酸/酪氨酸与MODS的关系.方法 选择40例MODS患儿(MODS组)和正常体检的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利用反相高效液湘色谱法检测MODS组患儿入院第1、8天时及对照组体检时苯丙氨酸、酪氨酸变化,计算两者比值的变化.结果 MODS组入院后第1天苯丙氨酸高于对照组,苯丙氨酸/酪氨酸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8天,MODS组苯丙氨酸/酪氨酸仍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第1天(P<0.05).结论 MODS苯丙氨酸/酪氨酸随病情好转而下降,苯丙氨酸/酪氨酸可以为MODS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汤红平  张雅洁  顾莹莹  张惠球 《肿瘤》2006,26(6):551-554
目的:探讨VEGFC、VEGF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乳腺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以及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11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83.0%,VEGFD阳性率为75.9%。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767,P<0.001)。VEGFC阳性指数在淋巴结转移组(60.54±16.73)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3.56±15.64)(P<0.05)。VEGFD阳性指数在淋巴结转移组(60.42±16.26)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1.82±15.93)(P<0.05)。随着癌细胞VEGFC和VEGFD表达强度增强,LYVE1阳性淋巴管数也随之增加,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LYVE1阳性淋巴管均呈一定相关性,(前者r=0.864,P<0.001;后者r=0.870,P<0.001)。乳腺癌中LYVE1阳性淋巴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13.72±7.74)明显高于未转移组(7.69±5.85)。结论:VEGFC及VEGFD在人乳腺癌组织呈高水平表达,表达强度与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保守治疗后病变的自然转归, 为临床上育龄期CINⅡ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的年龄≤40岁、有生育需求、细胞学结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转化区完全可见、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Ⅱ、子宫颈管搔刮(ECC)术后病理检查排除子宫颈管病变≥CINⅡ者, 采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方式拟定期随访2年, 观察CINⅡ病变的自然转归情况,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年龄为(29±5)岁(范围:19~40岁)、有随访资料的CINⅡ患者9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6)个月(范围:6~36个月), 随访过程中病变逆转者62例(63%, 62/99), 包括完全逆转45例(45%, 45/99)、部分逆转17例(17%, 17/99);病变持续者22例(22%, 22/99);病变进展者15例(15%, 15/99), 无一例病变进展至子宫颈癌。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MP3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L) H/RS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及计数方法观测34例HL组织标本中IMP3和CD30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种蛋白在H/RS细胞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34例HL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13例,经典型(CHL)21例.13例NLPHL中,IMP3阳性率100%,CD30均呈(-);IMP3阳性的H/RS细胞所占比例86.07%±14.21%,明显高于CD30(P<0.01).在21例CHL中,IMP3和CD30阳性率100%,病变中~重度中IMP3阳性率90.4%(19/21)明显高于CD30的阳性率42.8% (9/21)(P<0.01).H/RS阳性细胞数占总H/RS细胞数的比例,IMP3 (92.07%±5.34%)明显高于CD30 (84.86%±10.65%)(P< 0.05).结论 IMP3在NLPHL和CHL的瘤细胞胞质内普遍高强度表达,极易识别,结合CD30蛋白免疫标记,可以提高HL的诊断率.IMP3很有可能成为HL辅助诊断的新型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6.
重组人VEGF-C和VEGF-D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D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管新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用重组人VEGF-C、VEGF-D及VEGF-C+VEGF-D分别刺激后,计算细胞增殖率,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加入重组人VEGF-C、VEGF-D试剂后细胞均增殖活跃。VEGF-D组增殖率为(54.2±4.35)%,VEGF-C组增殖率为(62.5±5.67)%,VEGF-C+VEGF-D组增殖率为(74.3±5.08)%,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VEGF-C与VEGF-D能刺激体外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为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整理并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106例青年(≤35岁)女性乳腺癌(青年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免疫组化指标,并与同期诊断的435例年龄>35岁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中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青年组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19.6%(106/541),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6.8% (92/106).与中老年组比较,其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HER-2表达水平更高[93.4% (99/106)比85.3%(371/435),37.7%(40/106)比26.2%(114/435),52.8%(56/106)比40.7% (177/435),P值均<0.050,而ER和PR表达水平则更低[57.5%(61/106)比68.5% (298/435),60.4% (64/106)比70.3% (306/435),P值均<0.050].并且,两组间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及P53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其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率和HER-2表达水平高,而ER、PR表达低,其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处理需注意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并分析近年来发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及病理类型的构成情况,为乳腺保健及乳腺癌防治提供资料及线索.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36例,对其年龄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来每年新确诊女性乳腺癌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x2=526.944,P<0.001).患者年龄27 ~ 83岁,中位年龄44岁,发病高峰出现在40~49岁.病理类型以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为主,占73.9%,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70.0%.乳腺特殊类型浸润癌占6.5%,非浸润性癌和微小浸润癌分别占9.0%和7.8%.结论 近年来我院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病例有逐年增加趋势.患者平均年龄构成较年轻,早期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广大妇女尤其是30 ~ 49岁较年轻女性乳腺癌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乳腺癌筛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athmin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hmin蛋白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0.0%和25.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P<0.01)。Stathmin阳性率在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hmin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其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Stathmin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的超声(US)、乳房X线摄影(MG)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乳腺乳头状癌亚型及影像学特征与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16日至2021年12月20日收治的47例乳腺乳头状癌病例,其中,US检查47例(47病灶)、MG检查45例(45病灶)、MRI检查14例(16病灶),对比分析亚型病例及其影像特征与ER、PR、Her-2、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结果:US特征:在ER、PR表达中,各亚型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肿块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41/42)、88.1%(37/42)。在Her-2表达中,pDCIS亚型肿块后方回声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EPC亚型肿块直径、IPC亚型肿块后方回声改变在Ki-67表达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7,P=0.039)。MG特征:Ki-67表达中SPC亚型的钙化分布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8),在ER、PR、Her-2表达中,各亚型的MG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