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1例住院待术和 45 7例普查中诊断的BPH的PSA、PSAD情况。结果 手术组和普查组的PSA和PSAD值分别为 6 .5 8± 7.49ng/ml、0 .12± 0 .15和 3.77± 4.6 0ng/ml、0 .9± 0 .11。普查组的PSA值与患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而手术组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留置导尿的BPH其PSA(7.6 9± 8.0 5ng/ml,P <0 .0 1)和PSAD(0 .13± 0 .17,P <0 .0 1)显著高于非留置导尿者。而直肠指检触及前列腺表面结节者其PSA值 (6 .72± 5 .81ng/ml)也明显高于无结节的患者 (P <0 .0 1)。结论 BPH患者血清PSA个体差异较大 ,留置导尿及前列腺结节均可能引起PSA升高 ,在临床评估中需予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PS导航超声系统引导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UMP)治疗无积水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9月该院23例采用GPS引导UMP治疗无积水肾下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结石17例,多发结石6例。结石大小14.0~25.0 mm,平均(18.3±3.6)mm,结石CT值880~1 610 Hu,平均(1 253.6±182.8)Hu。俯卧位建立"人工肾积水"后在GPS导航引导下16G穿刺针穿刺入目标肾盏,退出针芯见灌注液流出后,将F3超细肾镜直接沿穿刺针鞘进入肾集合系统,进一步确认穿刺针鞘头端在目标肾盏位置,并找到肾盏颈口,调整穿刺针鞘方向及深度使其头端靠近盏颈口或进入肾盂内。退出超细肾镜,置入斑马导丝,扩张通道至F14后置入F13外鞘,使用超细经皮肾镜进行碎石取石。结果 23例均单通道经下盏穿刺行UMP。定位穿刺时间2~8 min,平均(4.2±1.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0%。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3±7.6)min;术后住院天数2~5 d,平均(2.6±0.5)d;血红蛋白下降0~27 g/L,平均(11.2±5.1)g/L。术后止痛药的使用率为0。术后第1或2天复查腹平片(KUB)评估结石清除率为95.65%(22/23)。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出现发热、严重出血、集合系统穿孔、通道丢失和胸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GPS导航超声系统结合UMP治疗无积水肾下盏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上前牙种植术后唇侧牙槽骨厚度和垂直性骨吸收对牙龈退缩的影响。对延期两段式种植和即刻种植两种不同的种植技术,通过牙科锥形束CT(CBCT)扫描,监测牙槽骨三维影像同步变化,观察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情况。对于延期两段式种植.使用无机化牛骨粉和不可吸收膜或可吸收膜,进行引导骨再生(GBR)。结果表明.延期两段式种植与即刻种植相比,特别在使用不可吸收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时牙龈退缩明显减少.CBCT测量唇侧骨厚度是评估前牙牙龈退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体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体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体并随访5年。使用的种植体包括两种长度(5mm和7mm)和两种直径(4.1mm和5mm).根据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进行选择。在47个植牙部位实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其中8例直接提升窦底黏膜.39例提升同时加入异体移植骨).未负载的愈合期为6个月。总共63颗种植体用单冠修复.47颗相邻种植体联冠修复。观察指标是有无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任何并发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种植体修复后5年内无患者退出研究。11颗种植体失败:2颗发生于种植体未负载时,9颗发生在修复体负载后。11例患者(占12.6%)都失败了1颗种植体。6名患者(占6.9%)发生了修复体失败(种植体单冠修复)。1例手术并发症(膜穿孔)发生,但种植体正常植入。愈合期间无并发症发生。3名患者种植体负载后发生严重种植体周围炎而不得不拔除种植体。2颗基台松动和1颗烤瓷冠崩瓷。随访期末的种植体存活率是90%,修复重建的成功率是93.1%。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4mm。结论:上颌后牙区使用多孔状短种植体治疗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可接受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技巧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应用硬性输尿管肾镜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结果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5%(115/121)。术后随访2周~6个月,除6例失败者外,结石排净率98%(113/115),I VU示肾盂积水由术前(3.5±0.8)cm降至(1.5±0.4)cm(P<0.01),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尤其是结石直径>1cm同时合并输尿管息肉及狭窄者有明显优势,熟练掌握输尿管镜的技巧和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残留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利用输尿管软镜治疗PCNL残留肾结石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6岁。左侧5例,右侧3例。KUB测量结石直径为0.7~2.6cm,平均1.4cm。经留置输尿管扩张鞘或沿导丝直接置入输尿管软镜抵达肾盂,寻及结石后以200μm光纤、10 W功率钬激光碎石。观察其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疗效指标。结果:本组12例均顺利完成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时间68~116min,平均92min;结石清除率为83.3%(10/12)。1例结石残留患者另作穿刺通道行二期PCNL后结石完全清除;1例术后行ESWL仍有少量结石残留,随访观察。均无严重出血及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PCNL后残留肾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汤春波  姚许平  温海涛  许新民  齐勇  钱君海 《浙江医学》2004,26(10):790-790,F003
输尿管膀胱壁段是输尿管最狭窄的部位,也是结石最易停滞或嵌顿的部位.我院1999~2003年收住56例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患者,均采用微创腔内技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自1996~2002年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输尿管口周围的浅表性膀胱肿瘤11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 ,女3例。年龄40~81岁 ,平均54.2岁。病损涉及单侧输尿管口者9例、双侧输尿管口者2例 ,其中1例为肾盂肿瘤广泛种植于膀胱 ,引起双肾积水并远处转移。肿瘤距输尿管口距离 :1.0~1.5cm1例、0.5~1.0cm3例、<0.5cm4例(5侧) ,输尿管口不清者3例(4侧)。术前IVU示 :合并肾盂积水3例(4侧)。所有病例术前经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均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 :I级8例、II级2例、III级1例。结合B超、CT以及膀胱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开放手术后复发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8例开放手术后复发肾结石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F16~24),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碎石。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单通道完成手术36例,双通道2例。手术时间48~120min,平均82 min。一期结石清除率76.3%(29/38)。2例术后发热>38.5℃,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及术后出血较多予输血治疗;无一例损伤肝、脾、肠道等重要脏器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开放手术后复发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分析天然牙列、全颌种植固定修复以及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肌肌电活动特征。方法:测量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双侧咬肌(masseter muscle,MM)、颞肌(temporal muscle,TA)在下颌姿势位、最大自主紧咬、习惯性咀嚼时的肌电值,并利用获得的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进行标准化,计算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s)、活动指数(activity index,Ac)、转矩指数(torque coefficient,Tc),并比较天然牙组、种植组以及全口义齿组之间的指标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3组组间颞肌、咬肌肌电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种植组的左侧咬肌活性与天然牙列相似均显著低于全口义齿组(P<0.05),而全口义齿组的左侧颞肌、右侧咬肌则分别于天然牙列组及种植组对应的咀嚼肌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其下颌转动趋势显著高于种植组与天然牙组(Tc:P<0.05)。在最大自主紧咬以及咀嚼运动中,3组均表现出对称的咀嚼肌活动,种植组表现出与天然牙列相似的咀嚼运动模式即TA>MM(Ac<0)。在咀嚼不同质地食物时,种植组与天然牙组咀嚼肌肌电值增加显著(P<0.05),但3组组间肌电变化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无牙颌种植固定重建患者咀嚼运动模式以及协调性与天然牙列相似,可作为良好的修复功能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