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干毗邻部位肿瘤是指肿瘤发生于脑干毗邻组织,挤压或与脑干粘连,而不是起源于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500例脑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良性脑肿瘤,如:听神经瘤,垂体瘤治愈率达98%;脑膜瘤、血管性肿瘤、颅咽管瘤治愈率亦在85%以上。胶质瘤治愈率较低,5年以上生存率只有12%,平均手术后生存时间为18个月左右,因而提高胶质瘤的治愈率仍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脑干肿瘤外科治疗及其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正> 自从1918年Dandy氏正式报告了脑室造影这一技术之后,已被人们广泛地采用。这种诊断方法,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中线、后颅窝等处的占位性病变,而同时又伴有明显的颅内高压的患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对后颅窝占位性  相似文献   
5.
<正> 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大小、形态各异的肿瘤,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和感染性动脉瘤等。这里介绍的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发病率约为6/10万,也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早在1778年Biumi描写过它的临床表现,但临床上能作出正确诊断,是在1927年Moniz发明了脑血管造影之后。根据文献统计,颅内动脉瘤最常发在颅底动脉环上,而且95%发生在该环的前半部。颈内动脉系统占38~41%,其中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占25%;大脑前动脉系统占33~36%,其中前交通动脉占30%;大脑中动脉系统占20%。动脉环的后半部约占5%,其中大脑后动脉系统占0.8%,基底动脉占2.9%,椎动脉占0.8~0.9%。动脉瘤的发病机理,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动脉管壁的中层和外层先天性局限缺损,在长期  相似文献   
6.
56例颅内肿瘤伽玛刀治疗后跟踪随访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自强  江峰 《江西医药》1999,34(2):65-66
目的 研究伽玛刀对颅内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对伽玛刀治疗的56例颅内肿瘤进行6-48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 证明了立体定向伽玛刀对直径小于3cm的听神经瘤,垂体瘤,松果体瘤,血管畸形,转移瘤,脑膜瘤,实质性鼎咽管瘤等效果良好,只要剂量合适,定位精确,伽玛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以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不太满意,但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的治疗,结论伽玛对上的神经瘤,垂  相似文献   
7.
江峰  祝新根  江自强 《江西医药》2009,44(5):447-448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和术后拔除分流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15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11例行了囊肿-腹腔分流术,其中6例手术后施行了分流管拔除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3-12个月复查头部CT囊肿消失,症状消失或改善。6例施行了分流管拔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囊肿未见复发。结论囊肿-腹腔分流术+分流管拔除术治疗蛛网膜囊肿是安全、有效、较为简单可行的方法。治愈率高,并且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江自强 《大家健康》2008,(12):18-18
脑肿瘤有很多种类,但是最容易被医生和病人自己误诊的应该说是垂体瘤。这种肿瘤男女均可发生,但女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发生于中年男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6岁。因劳累后感右侧腰腿胀痛伴小便轻度费力2个月入院。检查:右下肢痛觉减退,肌张力不高,双下肢肌力V级,右膝反射亢进,未引出病理征,踝阵挛及髌陈挛均阴性,小便轻度费力。磁共振(MRI)检查提示L1、2椎管内有直径约10mm的类圆形占位性病变,T1W呈等信号,T2W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初诊为L1、2椎管内肿瘤。1999年1月15日在全麻下行L1、2椎管探查术,术中见马尾一神经根长有一圆形肿块,此神经根从肿块中央穿过,形似单个“糖葫芦”,肿块呈红色,腩软,无明显搏动,边界清楚,与其他神经根无粘连,穿刺可抽得不凝固血液,离断此神经根切除肿块,…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18年Dandy氏正式报告了脑室造影这一技术之后,已被人们广泛地采用。这种诊断方法,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中线、后颅窝等处的占位性病变,而同时又伴有明显的颅内高压的患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对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时存在困难,主要是由于三脑室、导水管及四脑室不易充气显影。又鉴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在我国一时尚不能普及的情况下,进一步改进这种造影的方法,提高它的诊断效率还很有必要。方法与资料:术前准备与常规的脑室造影相同。术时病人取仰卧位,头稍前屈,经额部入路,即在发际内,中线旁2—2.5公分切口,钻孔。硬脑膜切开后,电凝止血,先用钢质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