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高渗透压对豚鼠耳蜗离体活外毛细胞膜电位及细胞长度的影响。我们运用粘附式细胞仪和膜电位敏感针DiBAC,对豚鼠耳蜗离体外细胞在高渗环境中的膜电位相对值及细胞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测定。  相似文献   
2.
江继平  王淑云  佟康 《人民军医》2012,(11):1107-1107
中耳炎及鼓膜外伤等导致的鼓膜穿孔是一种常见损伤,影响患者的听力和生活。目前,临床常采用外植法、夹层法和内衬法3种手术方法修补。2004年6月-2011年10月,我们采用改良耳内无切口微创手  相似文献   
3.
反义ATM在体外对喉鳞状细胞癌ATM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ATM反义多核苷酸作用于喉鳞状细胞癌以研究其对ATM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而推测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方法:用Western blot对AS、Sen、Mis、lipo与hep -2组的ATM蛋白进行分析。结果:AS、Sen、Mis、lipo与hep -2组(对照组)的ATM蛋白相对表达量以AS - lipo组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第二鳃裂瘘管的疗效。方法:患者均采用颈部CT扫描,扫描前自胸锁乳突肌前缘下1/3处瘘管外口注入碘氟醇320注射液直至患者感觉咽部有液体流入开始行颈部CT扫描,然后进行三维重建,以便了解瘘管全程的位置,为手术做准备。9例第二鳃裂瘘管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瘘管切除术。结果:9例第二鳃裂瘘管患者在内镜下完成瘘管切除术,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内镜直视下切除第二鳃裂瘘管创伤小,切除瘘管完全、彻底,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1岁。10年前右鼻出现进行性鼻塞,反复右侧头痛、发热、流脓涕,偶有鼻出血。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均诊为“慢性鼻炎”、“化脓性鼻窦炎”,经反复对症治疗效果差,于1998年4月20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右鼻通气差,下鼻甲充血、肿胀,以1%麻黄素收缩鼻腔粘膜后有鼻道可见大量黄色分泌物,清除后见右鼻腔后部有一灰白色异物,触之固定,有坚实感。临床诊断:后鼻孔结石。X线摄片示“慢性上颌窦炎”,未见结石。给予“青霉素480万u(静滴,2次/d)抗炎治疗。4月23日在局麻下以异物钳夹碎结石,分次取出。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95例医务工作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活疫苗后,血液中免疫抗体结果,探讨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规律和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7月解放军第305医院完成两剂新冠灭活疫苗注射后第30、65、91天、6个月、9个月时95例医务工作者的静脉血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Ig)M、IgG、中和抗体和总抗体滴度,动态分析抗体检测结果,确定抗体免疫持久性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等。结果 在注射两针新冠灭活疫苗后第30天几乎全部受试者均产生了IgG、中和抗体和总抗体,部分受试者仍保留较高水平的IgM抗体;其中,吸烟可影响总抗体的产生,而低体质量组可产生更多的IgG抗体,当超过60 kg后,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接下来的检测时间点,四种抗体的滴度均有下降,至9个月时,除IgG外其他抗体阳性率已不足50%。结论 注射两针新冠灭活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IgM、IgG、中和抗体和总抗体,但随着时间进展,抗体滴度明显降低,抗体阳性率下降,机体保护作用下降。因此,建议接种过两剂新冠灭活疫苗6个月后再次接种加强针疫苗,以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自体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6S1043和D12S391基因座在四川汉族的遗传多态性,为其法医学应用提供基础统计数据.方法:采用法医学常用仪器、设备、试剂和遗传学统计分析方法对D6S1043和D12S391基因座进行频率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D6S1043和D12S391基因座呈高度多态性,均属于高鉴别力和高杂合度的基因座.结论:D...  相似文献   
8.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病原菌主要为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如不及时正规治疗,少数患者可因治疗不彻底而引发急性肾炎或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对于该病,必须积极预防,及时正规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6S1043和D12S391基因座在四川汉族的遗传多态性,为其法医学应用提供基础统计数据.方法:采用法医学常用仪器、设备、试剂和遗传学统计分析方法对D6S1043和D12S391基因座进行频率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D6S1043和D12S391基因座呈高度多态性,均属于高鉴别力和高杂合度的基因座.结论:D6S1043和D12S391非常适合法医学的个人识别鉴定、亲权关系鉴定和DNA数据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观察了解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电位情况,从而进一步去探讨耳蜗活外毛细胞将声音由声能转化成电信号的机制。方法:将豚鼠断头活杀快速取出双侧颞骨听泡于Hank液中(pH7.4,渗透压300moSm),在解剖显微镜下打开听泡及耳蜗,取出3—4回基底膜于浓度为O.25mg/mL的Ⅳ型胶原酶(Sigma产品)中,在室温下消化10min,用hank液洗涤2次以终止消化。取终止消化后的细胞悬液1mL与等体积浓度为5umol的DiBAC4(3)(用Hank液配制)混合(终浓度为2.5umol),在37℃下避光染色20min。取染色后的细胞悬液20uL加入预先涂有0.25mg/mL多聚赖氨酸(sigma产品)。在室温下干燥后的ACAS570特制培养皿中,使染色后的外毛细胞粘附于培养皿底部。选一活性良好、附壁牢固的外毛细胞,使用ACAS570在40×物镜下.动态观察膜电位探针DiBAC4(3)指示的外毛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共观察32个活性良好的外毛细胞,实验全过程均在室温(20℃-25℃)下完成,实验结束时细胞仍保持良好的活性。结果:豚鼠离体耳蜗活外毛细胞在Hank液中呈圆柱体并能保持良好的活性。用膜电位分子探针DiBAC4(3)染色后的外毛细胞内荧光强度不等,且位于细胞底部细胞核处荧光最强,位于细胞顶端的表皮板处荧光相对较弱,位于两者之间的散在区域荧光强度界于细胞核和表皮板之间。这些荧光强度不同的散在区域可能是各种具备单位膜结构的细胞器。提示豚鼠耳蜗离体活外毛细胞内各细胞器及细胞质内电位不同。结论:豚鼠耳蜗离体活外毛细胞内电位不同的各个部位分别是细胞核、表皮板及其他具备膜性结构的细胞器。这种各细胞器内电位呈梯度分布特征可能与外毛细胞完成声一电转换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