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促生长因子进行恶性增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研究天然阻抑系统中肿瘤自分泌生长抑制物在肿瘤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1987年,Wakefield等人报导A549细胞分泌相当高水平的非活性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而生长良好,但激活的TCF-β是这种细胞很强的生长抑制因子.已知A549细胞为一种高分泌型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本室发现A549细胞无血清萃取培养液(T1)能在体外不同程度地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70%);对脑胶质瘤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7%和32%;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及红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3%和8%;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TILIL-2对荷瘤小鼠进行瘤体内注射,使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方法将荷瘤小鼠分为两组,腹腔注射组和瘤内注射组,每鼠给药量TIL0.5×107+IL-2500U/次,每隔3~4天注射一次,共6次。测量肿瘤大小,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瘤内注射者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病理切片中可见肿瘤周围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全身给药者治疗结果不及前者。结论瘤体内给药提高了肿瘤局部的免疫力,同时可以合理的安排杀伤细胞到达肿瘤部位的有效浓度,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也避免了全身用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用低剂量IL-2,同时加入人RBC诱导制备同种异体LAK细胞,可见LAK细胞的增殖明显和杀伤活性显著提高。用自制的复方白细胞介素2及LAK细胞组成LAK细胞联合复方白细胞介素2(LAK/IL-2Co.)过继免疫疗法和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共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38例,疗效结果判定,单纯免疫疗法治疗组,无CR,PR30.3%,综合疗法治疗组CR+PR为58%,且副反应均较轻,本项应用研究结果是安全有效的,能作为抗肿瘤优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自身肿瘤激活诱导产生高活性的胶质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G-S-CTL)。方法 应用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MLTC)方法,诱导产生G-S-CTL,采用3H-TdR释放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G-S-CTL的细胞毒活性及免疫表型。结果 G-S-CTL与自身LAK相比,抗肿瘤活性大为提高,CD3 、CD4 、CD8 和CD25 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G-S-CTL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表型类似于胶质瘤浸润的淋巴细胞(GIL),对脑胶质瘤过继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动物肿瘤模型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都获得了肯定疗效,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数量较少,为了获取GIL类似的抗肿瘤活性淋巴细胞,我们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胶质瘤细胞与自体血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培养5天后,收集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可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基因表达载体pCEPmB7,并研究该质粒转染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后的体内致瘤性变化。方法:(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和XhoⅠ分别对质粒pCEP4和pLXSNmB7进行双酶切,分别回收10.4kb的线性pCEP4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从安徽省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Chen株病毒,同时和Hantaan病毒分别感染Vero E_6细胞,以免疫亲和层析提纯病毒,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病毒结构蛋白。观察到Chen株病毒和Hantaan病毒同样含有三种病毒结构蛋白,且电泳迁移率相似;三种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颗粒中各自存在独立的一级结构,病毒颗粒表面两种糖蛋白之间不存在双硫键的联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裂介赣科75—2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得到仍具凝聚性的血凝素分子;在SDS条件下进行放射性碘化而后用SDS—醋纤膜电泳分离提纯标记的HA,建立了定量测定HA的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术。实验表明SDS环境对HA放射性碘化作用及标记HA的抗原性均无不良影响。此法可用于1—40HAu/ml的HA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10.
章红  江全  袁铿 《肿瘤》1999,19(6):327-330
目的 研究转染B7-1基因后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在体内的免疫原性变化。方法 (1)分别用病毒感染法和电穿孔法将LNSmB7和pCEPmB7导入U14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混合克隆细胞U14/LNSmB7和U14/pCEPMB7的B7-1分子表达率;(2)取不同数量的U14,U14/LNSmB7和U14/pCEPmB7细胞分别下皮接种昆明种小鼠,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肿瘤大小和病理结果;(3)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