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L-27是IL-6/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由(EBI3)2和p28共同构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在T细胞中通过活化Jak1、STAT-1、STAT-3、STAT-4和STAT-5进行信号传导,并通过诱导T细胞增殖及IFN-λ的分泌参与炎症反应[1].本研究拟以IL-27对CD4+T细胞的免疫增殖功能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慢性乙肝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检测多种血清肿瘤相关标记物,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肺癌血清标记物诊断模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100 例肺癌患者和113 例健康人对照的血清标本中癌胚抗原(CEA )、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21-1(C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组织多肽抗原(TPA )等8 种肿瘤相关标记物含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筛选出最优标记物组合,用150 例样本(肺癌70例,健康对照80例)建立诊断模型,并用63例样本(肺癌30例,健康对照33例)盲法测试集评估此模型。结果:应用曲线下面积方法结合神经网络筛选出CA211、CEA 两个最优组合的肿瘤标志物,建立的神经网络的肺癌血清标记物诊断模型经盲法验证预测的特异性为92.9% ,敏感度为86.0% ,阳性预测值85.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肺癌多种血清标记物诊断模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对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大肠埃希菌(ECO)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环境中,为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如长期应用激素、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等情况,使其改变了寄居部位时,可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ECO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2],是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代表菌种[3]。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ECO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不断增高[3]。ESBLs可以水解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血清标记物模型在胃癌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胃癌患病率和病死率迅速上升,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已引起普遍关注.由于临床上缺乏好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绝大多数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联合检测多种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胃癌血清标记物诊断模型,并应用于胃癌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测定89例胃癌患者和85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fetaprotein,AFP)、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242(CA242)、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和组织多肽抗原(TPA)等8种肿瘤相关标记物含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筛选出最优标记物组合,用134例样本(胃癌70例,健康对照64例)建立诊断模型,并用40例样本(胃癌19例,健康对照21例)作为盲法测试集评估此模型.结果:应用曲线下面积方法结合神经网络筛选CYFA21-1、CA724、CEA、CA199和NSE 5个最优组合的肿瘤标志物,建立的神经网络的胃癌血清标志物诊断模型经盲法验证预测的特异度为89.5%,敏感度为80.9%,阳性预测值81.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胃癌多种血清标志物诊断模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对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1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取我院7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葡萄糖浓度含量、真菌培养法及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1)实验组培养阳性患者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68.90±22.66)pg/mL,实验组培养阴性患者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26.01±5.36)pg/mL,对照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5±0.17)pg/mL,实验组培养阳性患者、培养阴性患者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真菌培养法检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例数为35例、阴性例数为36例,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检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例数为60例、阴性例数为11例,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检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真菌培养法检测方法(P0.05);(3)真菌培养法检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1.97%(44/71)、77.46%(55/71),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51%(60/71)、88.73%(63/71),真菌培养法检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显著低于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比较高,能够正确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致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HAUTI)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现状,并对产ESBLs菌株所致HAU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院内革兰阴性菌HAUTI的住院病例共299例,对所采集的革兰阴性菌株进行鉴定,并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所有革兰阴性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ESBLs表型确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HAUTI的危险因素。结果 29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0.8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6.39%)、肺炎克雷伯菌(15.72%),299株革兰阴性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144株(48.16%),全部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19%和61.70%。产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前期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留置尿管是独立的院内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0.07、0.14、4.87,P〈0.001]。结论致HAUTI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菌株占据较高比例,与不产酶菌株相比,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因此严格把握入住ICU、第3代头孢菌素及留置尿管使用指征,对防止产ESBLs菌株所致HAUTI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