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数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试验组S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试验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级Ⅰ级所占比例为3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8,P=0.03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12例出现并发症,占20.63%。其中5例脑血管痉挛,占7.94%;2例穿刺部位血肿,占3.17%;2例动脉瘤破裂,占3.17%;1例血栓栓塞,占1.59%;1例弹簧圈移位,占1.59%;1例空气栓塞,占1.59%。结论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常见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血栓栓塞、弹簧圈移位等,术中、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原理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循环(cerebralspinal fluid circulation,CSF)素有人体第三循环之称,是指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由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再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腔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再回流入血液中.关于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在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很早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方法学的发展,其研究进展比较快,现在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ICAD患者行MRA检查,1周内再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R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性质的判断。结果1)80例856支颅内动脉MRA与DSA结果一致的有732支,占85.5%;有98支颅内动脉狭窄程度MRA判断高于DSA,占11.1%,MRA对病变血管有夸大判断。2)以DSA为金标准,MRA检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96.9%,假阳性率为27.2%,假阴性率为3.0%,诊断一致率为91.1%,对DSA和MRA两种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P<0.01,具有高度一致性。3)80例患者MRA检出血管不平整26处,不能区分斑块性质;80例患者DS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2处,能区分斑块性质。结论 MRA诊断ICAD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要准确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指导介入治疗,需进一步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2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支架辅助组(19例)和球囊辅助组(7例).对于体/颈比<2而>1的动脉瘤,选择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对于体/颈比<1或瘤颈过于宽大的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3个月对2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预后良好率和复发率.结果 支架辅助组19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次全栓塞7例;球囊辅助组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4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所有病例手术均成功,无动脉瘤破裂出血.2组患者均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支架辅助组0分16例,1分2例,2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4.2%;球囊辅助组0分6例,1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5.7%.术后6个月支架辅助组13例患者复查DSA,11例影像学稳定,2例次全栓塞转为完全栓塞,载瘤动脉均通畅,支架未见移位;球囊辅助组5例患者复查DSA,4例影像学稳定,1例有瘤颈残留.2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结合弹簧圈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情况。方法选择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120例TIA患者,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狭窄分布特征以及侧支代偿情况。结果造影正常者37例(30.8%),存在脑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83例(69.2%)。在83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中,前循环受累47例,占56.6%;后循环受累36例,占43.4%。轻中度狭窄的侧支循环发生率(71.4%)和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侧支循环发生率(4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的代偿主要通过Willis环途径。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原因之一,侧支循环最常见的途径是Willis环途径,血管狭窄越严重则越可能建立侧支循环。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患者甘露醇降颅压的量化公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水平,研究降颅压效果与甘露醇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从而推断甘露醇使用的个体剂量.方法 无创监测72例脑出血患者每日颅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的有效用量关系.再将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 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甘露醇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出血比幕下出血的降颅压效果好.结论 可以将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最高颅压,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代入公式计算患者所需的甘露醇总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偏头痛患者的病史,找出具有较高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的病史特征,以提高偏头痛的诊断效率.方法:本研究选取原发性头痛患者250例(其中偏头痛患者117例),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统计分析每个病史特征的独立诊断价值.结果:综合考虑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我们所考察的各病史特征中,对诊断偏头痛价值较高的依次为:头痛因躯体活动加重、搏动性、劳动力卜降、畏声、恶心、畏光、单侧性.结论:明确各种病史特征对诊断偏头痛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助于提高偏头痛的临床识别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球嚢扩张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狭窄率>50%]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球嚢扩张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照组单纯给予内科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残余狭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支架置入后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3.64±13.25)%下降至(12.19±4.86)%,远端血管无新梗死灶,无手术期死亡及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均随访6个月,无脑缺血症状发生。18例患者复查DSA,1例出现大脑中动脉再狭窄,狭窄率为5.6%。对照组随访6个月,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仍发作2次,其中2例患者出现新的脑梗死病灶。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后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生率分别为0.0%及8.0%,NIHSS评分分别为(3.92±1.48)分及(6.27±3.12)分,Barther指数分别为80.22±20.12及65.78±24.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球嚢扩张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中重度狭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其效果优于单纯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120例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研究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特点,为针对性地对偏头痛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特点.结果 偏头痛患者的消极应对(NC)分值(31.87±5.56)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P<0.001),而积极应对(PC)分值(30.60±7.28)分与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PC在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水平组NC、P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特质应对方式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上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